早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印度和尚,他曾经游遍整个天竺都觉得不是修行的理想之地,于是跋涉万里来到东土中国。 没想到这一来就落地生辉,历经了7个朝代,从公元前414年到公元657年,足足活了1072岁才难舍离别。这位和尚,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宝掌和尚。 宝掌和尚出生于印度婆罗门贵族,出生的时代大致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周威烈...
后来,因为孙悟空的人情,地藏王菩萨给寇员外延阳寿一纪,也就是十二年,让他七十六岁再去地府报道。 难怪天竺国的和尚都想到东土大唐投胎,毕竟,越往东,人们的寿数越长。至于西天佛教所谓的“不生不灭”,就好比地藏王菩萨让寇员外在地府当差,如来佛祖让唐僧在凌云渡涅槃脱胎,实在是让人接受不了呀。 相关搜索 唐僧...
天竺取经第一人--法显和尚 东晋时期,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法显和尚。对于这位一代高僧,中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介绍的: “法显———(约337年—422年)东晋僧人、旅行家、翻译家。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县)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 法显确为长治市襄垣龚家沟人。约在公元335年的...
唐僧的原型,唐朝初年的唐玄奘,也真正的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到达天竺国,在认真的学习佛学佛经后,携带了大量的经书回国。他在回国的路上也真的有经书遗失。唐玄奘在天竺学习时结下了很多的佛教同门友人。当他回国后,他的天竺友人很怀念他。公元652年,天竺有个叫法长的和尚来到唐朝,玄奘的老朋友、那烂陀寺的...
今天,我要带你领略一首充满深情的告别诗——《舟中留别天竺和尚 其二》,一同体会明代文人何吾驺笔下的离别之情。《舟中留别天竺和尚 其二》是明代文人何吾驺的一首深情告别之作。全诗以景色描写入手,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离别时的环境氛围,展现了诗人与天竺和尚之间深厚的情感。每日登山,苍翠的景色常染眉间,昨夜...
《舟中留别天竺和尚》是明代何吾驺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舟中留别天竺和尚 其一 倦即抛书隐衲衣,虚舟到处是禅机。凭君稳诵弥陀佛,待我功成拂袖归。舟中留别天竺和尚 其二 每日登山作赋还,常馀苍翠染眉间。昨宵更作游仙梦,携尔同登万仞山。舟中留别天竺和尚 其三 秋风凉夜话临歧,却到淩江分手时。对面寒山吹...
按常理来说,以如来佛的能耐、佛教的影响力来说,佛法、僧侣在天竺国应该非常盛行才对。再不济,在天竺国应该会有许多一心朝圣拜佛的僧侣。但是从唐僧师徒路过天竺国的情况来看,这灵山脚下的天竺国,对和尚、佛法并不怎么推崇敬重。唐僧略微不愿意与假公主成亲,国王就威胁要处斩,一心要唐僧还俗和公主成亲。而且在...
天师钟馗50:天竺和尚转世,找钟馗报仇,金超群台剧是天师钟馗之葵花宝典 合集 电视剧解说的第7集视频,该合集共计8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这天竺僧人“颇著灵异,谓之神通”,很快吸引了不少追随者,他修行方式很简单,不打坐不念经,就是让信徒时时刻刻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八字真言。一些士大夫觉得这天竺僧是骗人的,如翰林侍读李继鼎就嘲讽道:“彼既有神通,当通中国语,何为待译者而后知乎?”你这天竺和尚既然号称有神通,应该懂中国话呀,为何还要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