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论道”发生在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初八,王阳明已接到朝廷的命令即将开赴广西平定思恩、田州土著的叛乱。当晚,钱德洪、王畿两位首席弟子因对王阳明“四句教”的理解有重大分歧而前来拜访,师徒众人在王府内的天泉桥上论道。此前,从嘉靖四年(1525年)开始,王阳明在老家创建书院专职讲学,仰慕他的学生从四面八方云集...
门生屏气凝神,恭而听之,记下了这四句话。此教义系王阳明立于碧霞池天泉桥上所授,后人称之为“天泉论道”,亦称“心学四诀”。今碧霞池尚存,天泉桥已圮废。往期回顾→《绍兴地名典故》① | 投醪河路:越王句践投醪出征→《绍兴地名典故》② | 凤林路:大禹...
有善有恶,也就是这事如果和你有关,你的想法就来了,为了利益,为了权利,为了抱负,为了理想,不管这事和你的关系是好是坏,或是自己的境况、心境如何,你都会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事情,去分析不同人的心理、利益及其可能的行动,也即所谓的动机。把相关的人当作有血有肉...
心学四决—天泉论道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结发妻子褚夫人离开了人世,王阳明心中非常得伤感,以前在 外为官居无定所,为朝廷与百姓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好不容易夫妻团聚了,王阳明又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学上,妻子突然地离去让王阳明好些时间...
天泉论道 和佛 一起和佛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朝,嘉靖六年,56岁的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即将奉旨前往两广平乱。临行前,他召唤门下两个重要弟子钱德洪和王畿,在天泉桥上,进行了他最后一次课业传授,他说道:“我死之后,心学必定大盛,我之平生所学,已经全部教给了你们,但心学之精髓,你们却尚未领悟,我有四句...
心学四决—天泉论道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结发妻子褚夫人离开了人世,王阳明心中非常得伤感,以前在外为官居无定所,为朝廷与百姓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好不容易夫妻团聚了,王阳明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学上,妻子突然地离去让王阳明好些时间郁郁寡闻。不知不觉王阳明在故乡讲学已有三年,根据朝廷规定三年...
所谓天泉论道,是指王守仁对心学四决的阐述: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像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样,更多的阐释只会离原本的意思原来越远,越来越说不清。 但人人心中有个小宇宙。 无善无恶心之体。
经典导读—天泉论道 6月19日(周五)经典导读——天泉论道 【50.52】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 汝中举先生教言,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王阳明:天泉证道 两种认知方式的差异导致的分化 文化作文写作,离开不开思想史。思想底蕴,就是以思想史为轴线的关照。对于心学来说,天泉论道是大事件,不可不究。 王阳明的二位弟子王畿和钱德洪对于王阳明晚年所立下的“四句教”的理解产生了争执,请教于王阳明。王阳明就在天泉桥上给二位弟子进行讲解,史称“天泉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