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到,碑座为花岗石质、碑身为黑色页岩质。陈迟介绍,经测量,该碑高一百六十二厘米、宽七十八厘米、厚十六厘米。 碑额正中阴刻篆书“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两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边阴刻如意云水纹,顶端涌现祥云捧月的图案,碑体四周边框刻缠枝番莲纹;碑文阴刻楷书三十一行,共计一千一百七十七字,除其中有九...
为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前命人所刻,因此也被称为“郑和碑”。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天妃灵应之记》碑是先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陈迟:《天妃灵应之记》碑文前一部分记载了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不畏艰险、乘风破浪的远航历程,以及郑和等人修建长乐南山宫殿群的过程,并褒扬了天妃(妈祖)的神力。后一部分主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
《天妃灵应之记》碑,又名《天妃之神灵应记》碑,民间熟知的名称为“郑和碑”。该碑的诞生颇具历史背景,它是在大明宣德六年,即公元1431年,由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及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准备进行第七次西洋航行前,于福建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和三峰塔寺进行修缮,并新建三清宝殿之时,刻立于...
天妃之神灵应记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曾在福建长乐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全文1177字,开头有这么一段:“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这段话表明了郑和下西洋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影响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1930年福建长乐县出土石碑“天妃灵应之记”记载:“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岛、三佛齐国,暹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材料中“所历”是指()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马可·波罗东游 D. 郑和下西洋 相关知识点: ...
福建长乐出土的《天妃灵应之记碑》碑文记载:“海外诸蕃……皆捧琛(珠宝)执贽(礼物),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郑和)等……赍(赠送)币往赉(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此碑文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A.加强与他国友好往来B.开拓海外贸易市场C.抗击外来侵略势力D.宣扬明朝的国威 相关知识点: 试题...
1930年福建长乐区出土石碑“天妃灵应之记”记载:“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岛、三佛齐国,逞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抵于西域忽鲁漠斯国、阿丹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材料中“所历”是指( )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郑和下西洋 D. 鉴真东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