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建七年,智者大师决定上天台山,准备隐居于佛陇峰。此事传出后,金陵的众人,都纷纷前来挽留,甚至连皇帝也挽留。但智顗决心已定,没有留下。智顗没到天台山时。有位定光禅师早就隐居在天台山佛陇峰上。一天他告诉山中的人们说:“有大善知识将要来到天台。我们应该种豆做酱,砍苇编席,来迎接他。”果然,几...
往生十日后,各方道俗闻此消息者,纷纷前来瞻礼大师遗容。见大师端身正坐,面貌如生,有许多人都因受感化而跪拜流泪。入龛当天,众人见大师流汗遍身,莫不叹为稀有。后来肉身下葬。后代一直将大师肉身保留下来,到现在还在天台山佛陇塔头寺(也称智者塔院,真觉讲寺)。几日后,弟子们欲将大师肉身舍利奉藏于佛...
大师入灭后,晋王杨广依师之遗愿于天台山另造佛刹,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意为“寺立国清”。 ▲隋代古刹国清寺 智者大师一生建造寺院三十六所,度僧一万四千人,传法弟子三十二人,著书一百四十余卷,大部份由弟子章安灌顶大师记录整理而成。最著名者为“天台三大部”,即《法华玄义》、《法华文句》、《...
世称“智者大师”或“天台大师”。着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智顗大师,在中国素有“小释迦”的尊号。智顗一生力弘法华精神及龙树教学,并以中国独特的形式加以体系化。他所提出的“五时八教”,综合...
两年后,智者大师率领慧辩等二十余人,到天台山去。山中有位证果的高僧——定光大师,早已在山久居,智者未至,他就预告山民道:“将有大善知识到此山来,宜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起造很多房舍,以备智者来山居住。”当智者大师领众走进寺宇,定光老和尚早就出来迎迓了,并且微笑着说:“早知仁者要来,一切...
国清寺,始建于公元598年,是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的遗愿所建,初名为天台寺,后更名为国清寺。当时一个说法,就是“寺若成,国则清”。这是把寺院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智者大师智慧的一种体现。 智顗出生于南北朝年代,那时战争连年不断,国家四分五裂。已经传入几百年的佛教,在这个时代中,观世...
整理天台大师传记资料时,我得悉波士顿博物馆有一件舍利石函,据说属于天台大师,经过辨识,可以确定铭文内容为“大隋化滅纂經智大法師靈骨之府”。假设这件文物的真实性可以保证,那么就会出现与文献抵触的情况。 大隋化滅纂經智大法師靈骨之府 隋章安尊者《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记载天台对身后事的嘱咐:“安厝西南峯所指...
“中道”是佛教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天台智者大师在构建中国佛教天台宗理论体系时,也坚守了“中道”这一基本理念。不过,天台智者大师的“中道”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即站在天台圆教的立场上,把传统的以“二谛”论“中道”改造成以“三谛”论“中道”,同时对“但中”和“圆中”作了分疏,强调“中”不单单是“中...
天台祖师:智者大师 ■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顗的父亲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经国之才,受到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被奉为门下宾客。萧绎就是后来的梁元帝。萧绎称帝后,又拜他为散骑常侍,封益阳侯。据说,智顗的母亲怀孕时,曾梦到五彩香烟萦绕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