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罹难,兄弟阋墙,太平天国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 咸丰六年(1856)九月至十月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以及数万广西老兵在这次事变中罹难。天京事变的发生,无疑是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覆亡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么天京事变的经过到底如何?御史梳理了相关文献...
1856年9月2日,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突袭东王府,诛杀东王杨秀清,随后大肆屠杀官民二万人。“天京之变”,又称“天京事变”,或称为“杨(杨秀清)韦(韦昌辉)内讧”或“杨韦事件”,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地点在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东王杨秀清、...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一次血腥而关键的转折点。这不仅仅是一次内部权力的清洗,更是一次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残酷展示。为何韦昌辉会在封城两个月中屠杀超过两万人?这场事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阴谋和人性的悲剧?1850年代的天京,太平天国的心脏地带,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的权力斗争暗流涌动,逐渐成为引发天...
我们现在看一下天京事变死了哪些人。东王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被杀、燕王秦日纲被杀。翼王石达开虽然没有被杀,但后面由于受到洪秀全猜忌,率兵出走。永安建制的六大王现在只有洪秀全一个光杆司令了。要知道杨秀清是诸王中能力最强的,太平天国之所以能达到巅峰时期,和他有很大关系。他死后,后面处理朝政的人能力...
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首先,天京变乱使得太平天国从进攻转为防守,为湘军休整提供了时间,也让清朝在第二次鸦片中缓过了神。其次,变乱使得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大批骨干丧失,石达开又带走了10万精锐,精锐丧尽。第三,洪秀全掌权后,“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拜上帝会成员失去了信仰,...
“逼封万岁”事件,使洪、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无法弥合的裂痕,也为日后的变乱埋下了致命的伏笔,但让洪秀全真正杀心大起、并促使“天京事变”迅速爆发的,却是因为另外一个隐藏极深的关键人物。陈承瑢,广西藤县人,金田起义时随太平军北上,定都天京后作为元老级人物,被加封兴国侯(后改佐天侯),此人虽目...
天京事变,起初乃是太平天国核心决策层的一场自相屠戮。在此内讧之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遭诛,其后仅存的翼王石达开又愤然离去。至 1857 年,除天王洪秀全外,太平天国中所有身具王爵的将领,近乎尽皆消散。此乃一场皆无胜者的政变,东王、北王、燕王皆殒命,翼王被迫脱离中枢,其后兵败于大...
可以说,如果没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不仅可以占领江南全境,更能够一举歼灭湘军,除去这一日后的心腹大患。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三,天京事变导致“天国”损失大量精锐。 天京事变中,韦昌辉最初对杨秀清及其亲属亲兵的屠戮、加上后期洪秀全对韦昌辉及其下属的屠戮,整个天京城里杀得血如泉涌。除去老弱妇孺,也有...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它把天国历史划为兴盛与衰亡两个时期。在人们总结天国兴亡的教训时,无一不把内讧作为首要因素。天京事变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尤其是洪秀全、杨秀清两位主要领导人之间矛盾激化而产生的悲剧。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内部因教权与政权的分离与交叉,本来就潜伏着权力分配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