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黄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大黄药,一号黄药、吊吊黄、小香薷(《红河中草药》)。 大黄药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阴于;或鲜用。 【原形态】 半灌木,高1-2m。全株芳香。枝四棱形,被郑曲微柔毛及腺点。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8cm,宽1.6-4....
大黄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便泻火等功效和作用。 1.清热解毒:大黄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因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咽喉肿痛等。 2.活血化瘀:大黄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通便泻火:大黄药具有通便...
大黄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药材,清热解毒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人们出现烧伤烫伤时,可以把它捣碎以后直接外敷,在伤处能清热解毒,也能消肿止痛,并能加快伤处愈合,另外人们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时用大黄煮水喝,还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能让人们的上火症状减轻。 4、利湿退黄...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传说】 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业擅长采挖黄连、黄耆、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誉为“五黄先生”。每到三月,郎中便进山采药,为此...
大黄药片主要能够达到凉血止血、泻火解毒、逐瘀通经等,需要谨遵医嘱合理使用。 1、凉血止血:在使用之后能够改善血热的症状,同时还能够改善大便出血或者是消化道出血、吐血等症状。 2、泻火解毒:能够改善上火所引起的咽喉肿痛或者是口舌生疮、小便发黄,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毒素,尽快的排出。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桅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如凉隔散(《和剂局方》)。
大黄,又名黄连、黄柏、黄芩,是我国蓼科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理作用。大黄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被誉为“百草之王”,其独特的药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大黄成为了中国草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大黄的来源和种类繁多,它的干燥根及根茎,色泽鲜艳,质地...
②熟大黄泻下力缓。用于正虚邪实证。 ③酒大黄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于热毒上炎所致的目赤、口疮、牙痛、头痛。④醋大黄破肝血热。 其泻下强弱以煎煮时间长短为转移,先下泻力缓,同下泻力中,后下泻力峻。如伤寒之承气汤。 本品与芒硝皆为泻下要药,均可入血分,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大增强,能除...
大黄苦寒药属脾胃,大肠,肝心经。主要作用有:大肠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能抵御肠胃积热。所以,有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眼红、发热胸闷便秘等症;还可以治疗血热性浮肿,如吐血、吐血、咯血、便血、血尿、黄疸、湿热下注、淋病、热毒疮痈、热毒疮疖等症,可与艾草、栀子等配伍使用。治疗习惯性便秘有健胃,助消化,调节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