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日本历史上,无产阶级运动因“大逆事件”的发生而遭到严重打击,所谓“大逆”,是指当时有人想要刺杀日本天皇。“大逆事件”在当时因日本的秘密审判,所以世界搞不清真相,直到日本战败,档案公布,“大逆事件”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实际是日本政府为了镇压无产阶级运动而策划的阴谋。日俄战争,日本消耗了总共17....
作家田中伸尚先生从1979年开始踏上采访“大逆事件”的遗属和周边之旅,超过十年的采访中,作者听到了众多相关者的描述,也倾听了人生与思想被深深影响的人的诉说,那些相逢发现,会让人无语,也令人泪流,“大逆事件”虽然发生在过去,但也有可能发生在现在和未来。
日本非虚构作家田中伸尚的《大逆事件:死与生的群像》(大逆事件 : 死と生の群像,2018)为我们了解这一事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史料、遗属采访和多种视角的历史叙事,其意义不仅在于引领读者重返事件的历史现场,更在于揭开了这一事件如何长期被冰封在历史冻土之下的真相—— 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晦暗迷离,包括事件...
罪行一:大逆之罪 年羹尧犯有大逆之罪五款。 大逆之罪界定 所谓大逆,《大清律例》里面有明确界定,那就是: “不利於君,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官阙。” 也就是说,这项罪行,对皇帝不利(有损),也就是谋划着毁坏帝室的宗庙、山陵(陵墓)、还有宫阙等。
所谓“大逆事件”,是指1910年至1911年间,日本政府为镇压国内无政府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而捏造的一起政治案件。1910年5月,长野县警方以“非法持有爆炸物”的罪名逮捕了宫下太吉、管野须贺子、新村忠雄、古河力作等四名涉事人,指控他们曾在1909年制造炸弹并进行过爆炸实验。在审讯过程中,警方发现宫下曾有过使用...
大逆不道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高帝纪》。 该成语原意是指犯上谋反等反叛行为。在现代汉语中指罪孽深重,严重破坏固有秩序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和定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大逆不道 拼音 dà nì bù dào 近义词 离经叛道、大逆无道、犯上作乱、罪大恶极 ...
幸德秋水等26人被指控犯有《刑法》第73条之大逆罪,一审即终审。在严密的警戒下,12月10日,大逆事件在主审法官鹤丈一郎的主持下开始审理。辩护律师包括鹈泽聪明、花井卓藏、今村力三郎和平出修四人。 审判持续到了12月25日,大审院检事平沼骐一郎提出:“被告是无政府主义者,为了实施他们的信仰而阴谋实施大逆罪...
【拼音】dà nì bù dào 【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 反义词之1:安分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词语释义: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反义...
大逆无道 拼音dà nì wú dào简拼dnwd 近义词大逆不道反义词 感情色彩贬义词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叛逆 例子昔以革命为大逆无道,去之若浼者,至是也稍知动念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