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豆产量413.0亿斤(2065万吨),比上年(416.8亿斤)减少3.9亿斤,下降0.9%。 在播种面积方面,2024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7亿亩,比上年减少258.2万亩,下降1.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比上年减少223.2万亩,下降1.4%。为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国家在内蒙古及东北三省继续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促进大豆产销衔接...
这里的大豆亩产量一般在200 - 300斤。该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与东北地区有所不同,受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同时土壤肥力状况在不同地块差异较大。一些肥沃土壤且管理得当的地块能达到300斤,而相对贫瘠土壤和管理粗放的地块可能只有200斤左右。4.南方地区 南方大豆产区,由于多为间作、套种模式,加...
根据USDA最新数据,20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4.27亿吨,全球总用量4.03亿吨,各国国内压榨量3.47亿吨,出口1.82亿吨,年初库存1.12亿吨,期末库存1.31亿吨。整体呈现供给过剩需求平稳持续累库的状态。2016年恰好是上一轮大豆的熊市底部,过去9年全球产量从3.49亿吨上涨22.3%至4.27亿吨,其中增产主力为巴西从1.14亿吨增产47.5%至1.69亿吨。
大豆的亩产量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品种、气候、土壤、施肥和灌溉等。在中国,大豆的亩产量通常在100斤至300斤之间,但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首先,大豆品种是影响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大豆在生长习性、抗病性、产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
回归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大豆产量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大豆的种植密度、株高、有效荚数等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回归分析法的优点是预测准确度高,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数学建模,成本较高。五、实测法 (一)净作大豆 1. 理论测产...
研究表明,单纯大量施用氮肥并不能显著提升大豆产量,甚至可能造成施肥不增产的情况。再者,大豆在全生育期都需要均衡的养分供应。由于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共进的时间较长,两者会相互竞争养分。因此,了解大豆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分配特点,对于合理施肥至关重要。大豆生长中需大量氮、磷、钾,其需求量远超...
随着全球大豆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增长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7042.1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产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而我国作为全球大豆消费大国,产量占比仅为5.5%左右,排名第四。资料来源:USD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进出口...
这使得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更多,甚至比玉米多出一倍以上。6.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机械水平较高,大豆亩产可达400斤左右;而南方地区的大豆产量大多在200多斤。7.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徐豆9号、中黄13、合豆1号、豫豆22、25等。
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2. 从国内消费市场来看,2022年我国大豆需求高达1.1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