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urtt & Davidson)为苦苣苔科大苞苣苔属下的一个种。形态特征 小灌木或亚灌木。茎高30-60厘米,上部分枝,有棱,疏被短柔毛,后变近无毛,干时.带褐色。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长4—13厘米宽1.1-4.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截形,...
白花大苞苣苔在佤族传统医学中,以其全草为主要部分,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据《滇药录》记载,它能够有效缓解跌打损伤和骨折带来的疼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这类炎症性关节病。它的药用价值最早源自《中国民族药志要》一书,由贾敏如和李星炜编著,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书中提到,白花大苞...
大苞苣苔,一种独特而精致的植物,其形态特征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叶片对生,具长柄,椭圆状披针形,一侧偏斜,长度在11-18厘米之间,宽度在5-8厘米左右,顶端短渐尖,基部渐狭呈截形,边缘全缘,两面近无毛,侧脉每边14-17条,下面隆起,被褐色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被揭色短柔毛。聚...
淡黄色花的白花大苞苣苔,有专家老师问过,就补发这组图 。从没有出花开始追踪的,接近成都市域的丘区山地,与我们村很近,离该种模式标本地要远一些。#家乡被子植物故事##随拍植物百科# 中国本土植物超话 û收藏 3 评论 ñ20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
大苞苣苔属(学名:Anna Pellegr.),芒毛苣苔族,苦苣苔科。亚灌木,叶对生;聚伞花序伞状,花冠漏斗状筒形,花丝弯曲;蒴果线形。种子多数,纺锤形;本属有3种,我国全产,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及四川。形态 亚灌木。小枝有棱,幼时密被短柔毛,老时脱落至近无毛。叶对生,每对叶稍不等大;具柄...
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 (H. Lév.) B. L. Burtt)是苦苣苔科漏斗苣苔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匍匐茎长7-12厘米,直径8-10毫米。茎高14-28厘米,不分枝,密被淡褐色长柔毛和短柔毛。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长7-12厘米,直径8-10毫米。茎高14-28厘米,不分枝,密被淡褐色长柔毛和短...
白花大苞苣苔,又名漏斗苣苔或青竹标,属于苦苣苔科植物。其主要来源于白花大苞苣苔的根部,是一种传统中药。在药效方面,白花大苞苣苔具有显著的敛肺止咳作用,适用于治疗肺虚引起的咳喘症状。同时,它还能收敛止血,对于咳血、鼻衄等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风湿痹痛,它也有一定的缓解...
白花大苞苣苔,学名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urtt et Davidson,民间又称青竹标,属于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苞苣苔属(Anna)。这种植物在中国的分布相当独特,主要生长在四川西部的峨眉山和青城山,以及东南部的贵州罗甸地区。它们通常在海拔900至1700米的区域中被发现。其学术命名源于1955...
核心提示:baihuadabaojutai白花大苞苣苔 别名:漏斗苣苔性味:味涩,性平白花大苞苣苔的功效与作用止血,止咳,利湿,镇痛。 白花大苞苣苔 baihuadabaojutai 白花大苞苣苔 别名:漏斗苣苔 性味:味涩,性平 白花大苞苣苔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止咳,利湿,镇痛。 白花大苞苣苔主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