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庄 大胡庄,存在得名于解放前的地名。地名含义 因居住在此的胡姓较多而得名。历史沿革 大胡庄存在于解放前,抗战时期先属淮宝县,后属洪泽县。建国后现属淮宝县,淮宝县撤销后,属淮阴县高涧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那一年,在一次北京会议期间,黄克诚找到时任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郑重提起了这段几乎已被世人遗忘的往事。他强调,作为当年新四军殉国将士的直接上级领导,实在有责任和义务,要为大胡庄82烈士作些实际工作,以弥补多年来的缺失和遗憾。黄老将军倾诚相劝,希望地方党委能够组织力量,彻查当年的真实经过,还原事件原貌。...
4月23日,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的83名官兵在夜色掩护下进入大胡庄宿营。他们的任务是警戒周边地区,防止日伪军的突然袭击。然而,由于情报泄露,日伪军很快掌握了二连的行踪。4月26日凌晨4时许,驻涟水的日军调集了600余名日伪军,对大胡庄发动了突然袭击。二连官兵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尽管敌...
鲜为人知的"大胡庄连"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的参谋长黄克诚,1942年春独自驻扎在淮安县大胡庄一带。当时他年方25岁,背负着协助团长领导全团的重任,每日巡视前线、视察警卫勤务,谨遵上级命令严阵以待。大胡庄是一个临江小村,地处江苏平原西北部,紧邻徐州、蚌埠滘口,距离新四军根据地淮阴县城也不过几十里地。村中...
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是1987年由淮安市民政局拨款2万余元在茭陵大胡村原小西场战斗的旧址北侧建造的。碑高六米多,坐北朝南,为砖石水泥结构。纪念的历史 1941年春天,在江苏省淮安县的茭陵大胡庄发生了一场气吞山河的战斗。参战的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的83名指战员,在突然遭到日、伪军袭击下,面对敌人六...
今天是七七事变84周年纪念日,回望淮安大地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日史诗,“大胡庄战斗”是其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篇章。大胡庄,是淮安区苏嘴镇茭陵片区(原茭陵乡)的一个村,在茭陵集镇南边约1华里左右。这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因在抗战时期发生过著名的“大胡庄战斗”而...
大胡庄战后,地下工作人员了解到,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达百余。英勇的2连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垂青史!刘本成侥幸脱险。黄克诚师长说:“这孩子命真大。一个连全光了,他还能活下来。”后来,...
在今天的楚州区茭陵乡大胡庄,一座烈士纪念塔格外引人注目。虽说发生在这里的战斗已经是60多年前的事了,但依然能勾起人们对长眠于此的八十二颗忠魂的缅怀。1941年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在由皖东北奉调盐阜途中,挺进到淮海与盐阜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界处———淮安(今
《大胡庄1941》是2020年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大胡庄·1941》是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缅怀80年前“大胡庄战斗”先烈而组织重点创作的主题出版文艺作品。194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北根据地政权陆续建立,大胡庄人民渐渐觉醒。大胡庄地主势力,面对着风起云涌的抗日浪潮,渐渐走向没落;横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