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的病变我们取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肺经络穴列缺穴。一络通二经。 五脏之疾,取其原。除了内科病症外,原络治疗法也可以用在经络上。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络穴常在治疗各脏腑慢性疾病时选用。 人体十五大络如同十二正经一样,起到非常重要的协调和平衡作用。
该穴为“脾之大络”,其经气行径,由周荣穴斜抵胁肋,交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肾、肺、胃四经挨近。十二经中独此经与他经挨连广泛。故以脾经为总统十二经络,称其最终斜行一段线为脾之大络,而名其大络之末穴为“大包”。寓意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总...
丹参、芦荟等中药材在大络丸中的添加,有助于调节气血,缓解失眠、疲劳等症状。同时,大络丸也有助于补益心脏,增强人体抵抗力。 三、缓解痛经 大络丸对于痛经的缓解效果也比较明显,尤其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大络丸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调整月经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大络丸应该在医生的指导...
胃之大络通行胃气,积于胸中,是谓宗气,又称大气。 胃之大络在所有经络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并不属于十五大络脉之一,而是直接从胃腑分出去的大络脉,不是从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丰隆穴分出去的足阳明胃经别络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岐伯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
“足太阴之络”是四肢部的络,属于“经”的分支,它“别走阳明”,沟通足太阴与足阳明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而“脾之大络”是躯干部的络,通于“脏”,它“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突出脾与四肢百节的联系。所以称之为“大络”,主要是为了与四肢之络相区分。
在中医经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云:“脇之大腹,横肠胃中,肠胃长,络是脾主阴阳者。”即说明了脾主管阴阳的特殊功能。在临床上,脾脏功能的失调常常导致腹胀、胃脘胀痛、胸闷等症状的出现,而擦摩“大包穴”则被视为调理脾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大包穴”擦摩的具体操作方法。擦摩...
但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希望今天的能够帮助到你们,让我们一起走向更健康的生活吧!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腹胀、胸闷等症状的困扰;其实,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脾之大络,主统阴阳诸络出现了问题;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擦摩方法,帮助大家缓解这些不适;
105岁台湾著名爱党、爱国人士陈大络不幸去世 2021年10月23日上午,我们的好朋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书法家陈大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莆田市福山殡仪馆隆重举行!陈大络的亲属、福建省、莆田市各界及河南、湖南、湖北、山东还有来自台湾的代表参加,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氏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鼎凌,会...
4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从脾之大络与脾之络的关系浅析其临床运用冯婷 彭家玺 杨娇 张玥玥 朱琳琳 钟伶莉 罗玲(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摘要:脾之大络,名曰大包。从大包穴分出,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它的病变,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都松弛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