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3月12日消息(记者王海 实习生王佳灵 陈俊怡)青翠竹丝在指尖翻飞,"人"字纹样渐次舒展成扇,经纬交错幻化为灯。重庆市南岸女子教育矫治所的非遗课堂上,十余位戒毒人员正跟随市级非遗传承人学习大石竹编技艺。戒毒人员学习大石竹编技艺(央广网发 王佳灵摄)大石竹编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匠人取...
前不久,赵行恩的儿子、大石竹编第六代传承人赵向阳前往大石小学,向学生传授“挑一闷五”“挑六闷三”的编竹口诀。讲台上,摆放着许多竹编的斗笠、扇子、箩筐、竹筒等,都是老师制作的,用来给学生参考。六年级学生罗彩英已学习竹编3年。她表示,制作竹编中,如果编错一根,就要把它拆掉,这让她懂得做事要脚踏实...
绘画是制作大石竹编工艺品的重要过程,每一幅竹编工艺美术品的诞生都是按所需图案规格、色泽要求精心编织装饰而成。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条竹签进行手工操作。经线为黑色竹丝,纬线为原色竹丝,通过手指的捞和压,来呈现画面。大石竹编做工精良,细如纱线的竹丝经过编织,成为手感柔韧细腻、美观大方的独特工艺...
大石竹编,也称灯塔石竹编,系用垫江当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材料,经“伐、刮、破片、蒸、煮、染、洗”以及防蛀、去甜、染色等特殊工艺处理,再按所需图案、规格、色泽要求,经破竹丝、排径底,纯手工精心编织、装饰而成的竹编工艺美术品。大石竹编做工精良,竹丝细如纱线,手感柔韧细腻,美...
大石竹编从选竹、砍伐、下料到组装入库需要10个步骤,其制作过程是全手工的,工序极其繁复。 就制作竹丝这个环节,都是极其精细的手工艺活儿。大石竹编所使用的竹丝是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将其外部青皮刮去,划破后起篾分层,再经过水煮、染色、固色、清漂、阴干、蒸软后制成。
在人们的印象中,用竹子编制生活用具的人很,但用其编织艺术品的却不见。垫江有一位八旬老人,将一根根竹子加工成竹丝,再编织出极具观赏性、艺术性的竹编艺术品,不仅成了一项非遗技艺,还入选了当地小学教材。 这位老人便是垫江县大石竹编的第五代传人赵行恩。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垫江城区的大石竹编制作室,只见老人默念...
经过蒸、煮、染、洗等十余道准备工序,竹编的“重头戏”——编织正式开始。 大石竹编的绝活儿是分丝。赵行恩拿出自己发明的排针剖篾器,左手按压,右手轻划,微微凹陷的排针剖篾器一拿开,竹丝随即散开,如一缕缕黑发。赵行恩可以在1厘米的竹篾上分出15根竹丝,每根竹丝厚薄均匀、宛如发丝,又十分有韧性。 竹...
赵行恩是市级非遗大石竹编第五代传承人,他的30个徒弟中有10人患有残疾。谈起收残疾人为徒的初衷,他呵呵一笑:“他们掌握一门手艺,能自食其力过上好日子,不就给国家减轻负担了嘛。” 让赵行恩更感欣慰的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竹编这门老手艺不仅让残疾人过上了好日子,更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今年54...
赵向阳,生于 1970 年 2 月 5 日。毕业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大专文化,现任重庆市丽丹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重庆市丽丹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能工巧匠,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助理工艺美术师,重庆市技术能手,市级非遗大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垫江县第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垫江县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重...
【“图”说非遗】垫江大石竹编:丝缕纵横间,看竹丝成画6/12 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条竹签进行手工操作。经线为黑色竹丝,纬线为原色竹丝,通过手指的捞和压,来呈现画面。【“图”说非遗】垫江大石竹编:丝缕纵横间,看竹丝成画7/12 大石竹编做工精良,细如纱线的竹丝经过编织,成为手感柔韧细腻、美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