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铁帽子王”之爵位一共有12个,我们仅以首位“铁帽子王”为例介绍,他们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承泽亲王)硕塞,还有两位多罗郡王,分别为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和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八位清初的王爷,以功绩之冠而获封爵位世袭罔替...
顺便说一句,靠恩封所赐的王爷,后世也有若干位被冠以“铁帽子王”名号,也就是说并未“依次递降”。如:十三爷允祥,因拥戴有功被雍正封为怡亲王;道光六子奕訢,因让位有功,被咸丰封为恭亲王;道光七子奕譞,辛酉政变有功,被慈禧封为醇亲王;乾隆曾孙奕劻,因出任总理衙门大臣,被慈禧倚为栋梁,恩封庆亲...
铁帽子王这个头衔,听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跟着皇上就像跟着猛虎一样危险。没多久,那几位王爷就亲身领教了皇太极的厉害。皇上心里最嘀咕的就是大哥代善,可这位礼亲王辈分最高,不是想动就能动的。咱们就从另外一位地位显赫的铁帽子王,岳托开始说起吧。岳托,他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咱们得从他那儿开始聊。岳托...
清朝共有12位铁帽子王,他们位于权力金字塔顶端。在朝堂上,这些王爷举足轻重,无论朝政还是军事,均拥有发言权。这12位铁帽子王犹如12座高山,支撑着大清帝国。他们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肩负着重责。在动荡岁月,他们的决策,都可能左右着这个古老帝国的未来。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的大清王朝,犹如风雨中的一叶扁舟,摇摇...
皇太极为了感谢开国时候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皇族亲戚,特意挑了几个,给他们封了个特别的称号叫“铁帽子王”,这个称号可以让他们一家子代代相传。代善一家因为帮忙拥立新君,一下子得了三个大封赏:代善成了礼亲王,岳托被封为成亲王,还有萨哈廉被封为颖亲王。但话说回来,萨哈廉在封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这颖...
【先说铁帽子王的出现时间】《宗室爵位》的制度化确立始于崇德元年,即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该年首批受封的和硕亲王包括代善(礼亲王)、多尔衮(睿亲王)、济尔哈朗(郑亲王)、多铎(豫亲王)、豪格(肃亲王)以及岳托(成亲王),而多罗郡王仅阿济格一人获此殊荣。清军入关后,多铎统领军队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在...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既然铁帽子王制度是乾隆三十九年才搞定的,十三爷允祥是怎么抢到第一个铁帽子王的头衔的?这事得追溯到雍正年间。允祥是雍正的亲弟弟,也是雍正心头的一块宝,历史上被称为“第一贤王”。雍正对他宠爱到什么程度?临死前特意留了个遗诏给乾隆,说:“我这弟弟太优秀了,他的怡亲王爵位必须...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12位铁帽子王的命运也随之起起落落。他们是清朝的顶梁柱,是皇权的坚实后盾,更是大清276年统治的见证者。当溥仪逊位的消息传来,这12位铁帽子王又是何种态度呢?他们是坚决反对,还是顺应时势?是誓死效忠,还是另有打算?在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中,他们又扮演...
与明朝不同,清朝的宗室们在继承爵位时是要降一级的,不过有一些人例外,他们就是“铁帽子王”。清朝入关后,最初只有八个铁帽子王,雍正帝时增加了怡亲王,同治帝时增加了恭亲王,光绪初年增加了醇亲王。到了1898年,又增加了一位铁帽子王,他既是最后一位,也是毁掉清朝江山的罪人,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一...
大清铁帽子王,俗称世袭罔替的亲王,不会逐代递减。享受比一般亲王更多的特权、俸禄,位列众亲王之首。铁帽子王有功封、恩封、世袭。1778年,乾隆借为多尔衮平反,恢复诸王最初封号,正式确立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大清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8位为开国之初立下汗马功劳的皇室宗亲,另四位在清朝中后期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