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这位近代国画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前人敬仰之至,曾言:“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求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此番言论,不仅是对徐渭(青藤)、朱耷(雪个)、石涛(大涤子)三位艺术大师的...
石涛(1642年-1708年),别称苦瓜和尚、大涤子,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生于明宗室之家,父亲是第九世靖江王朱亨嘉,年幼即丧国、丧君、丧父、丧家,为避迫害削发为僧,56岁时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杂画图(册页十页)黄山游图(册页六页)诗画合壁卷 湖州太守馋甚,至欲以渭滨千亩纳之胸中。贫道...
大涤子题画诗跋解析 大涤子,即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石涛(1642-约1707),原名朱若极,后更名元济、原济等,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他是明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因国破家亡而流落为僧,后成为清代杰出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石涛的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尤擅山水,其画作往往附有富有哲理与诗意的题画诗跋,这些文字不仅...
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弃僧还俗,成为职业画家。在1690年冬天,时年56岁的石涛怀着极度苦闷的心情,黯然离京,重返扬州。痛定思痛后,石涛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开始潜心一志研究绘画理论,并撰写成《画语录》,被后...
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入清后出家为僧,康熙时以画名播四海。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但内心充满矛盾。石涛长于山水、兰竹。早期山水受梅清影响,后来,在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后...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白石作品《大涤子作画图》在《大涤子作画图》里,齐白石刻 画石 涛席地而坐伏案作画的情景, 画面除人物的脸和手部以淡赭晕染外,其余均由墨的浓 淡、有无的效果构成了人物的状态。寥寥几笔粗线条的 勾勒和不加渲染的留白,就使人物的布衣跃然纸上,与 墨色渲染的桌案形成黑白对比的视觉效果。根据题跋推 断...
大涤子者,原济其名,字石涛,出自靖江王守谦之后。守谦,高皇帝(朱元璋)之从孙也,洪武三年封靖江王,国于桂林。传之明季声京失守,王亨嘉以唐藩(朱聿键)序不当立,不受诏。两广总制丁魁楚檄思恩参将陈邦传率兵攻破之,执至闽,废为庶人,幽死。是时大涤子生始二岁,为宫中仆臣负出,逃至武昌,剃发为僧。年十...
未知齐白石大涤子作画图纵57厘米,横52.5厘米纸本设色北京画院藏题跋:余门人释雪厂画大涤子作画图,呈于余,余喜之,遂存其稿,略为更改,他日裱裆成幅可矣,已已秋八月,齐璜。铃,同样汇聚了大量作品集大全。/
“青藤、雪个、大涤子”分别指( )。A.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B.青藤:董其昌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C.青藤:徐渭雪个:朱耷大涤子:张铎D.青藤:张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