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大江埔村 大松树叶子 3465 古人在这座古村门楼题了错别字 开心菜菜 1565 广州从化有很多古村,这个大江埔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一排祠堂面向大池塘。人们已经不住在旧屋 Jessigz 2381 查看更多 用户点评(8)查看全部 4/5分 好评6差评1 Jessigz 5分 超棒 我们是唯一的游客...
大江埔村的居民普遍认为村庄形似一头大象,而维持大象生存需要充足的水源和植被。鉴于村庄周边多为干旱土地,村民们在村口挖掘了一个大型蓄水池。为进一步解决用水问题,他们甚至将村前弯曲的小溪命名为"大江",这便是《大江埔》村名的由来。在村落西侧矗立着一座门楼,其上"大江埔"三字笔力雄浑,绝非寻常人所...
位于广州市从化市江埔镇的大江埔古村,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保护区。据史书记载,元末明初,邝氏家族从大墩村迁徙至此,开始了村落的建设。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以砖、木、石结构为主,悬山顶式设计,占地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村子的特色在于其布局有序,祠堂、民居和书舍呈棋盘式分布,其中...
大江埔村的开村历史与大墩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墩村的邝氏十一世祖邝祖兴在元末明初时,带领家人离开祖居地,来到流溪河畔对岸建村。虽然大墩村的建筑价值不高,人文历史也乏善可陈,但相比之下,大江埔村却有着更多的故事。大江埔村的名字有一个有趣的典故。村入口门楼上的“大江埔”三字中,“埔”字...
大江埔古村旅游攻略 大江埔古村旅游贴心提示: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建议游玩月份: 门票价格: 无需门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址:广州市从化市江埔镇大江埔村 访问要出发触屏版m.yaochufa.com
🌳 大江埔村,位于广州从化城区的东边,距离从化客运地铁站仅3公里,紧邻风景如画的凤院村。 🏛️ 古民居虽然大多已不复存在,但五间保存完好的祠堂却成为这里的亮点。这些祠堂均以广府村落的建筑特色为标志,拥有镬耳山墙和三进三间的结构。从右至左依次为能缘公祠、居贤公祠、怀山公祠、乐秋公祠和武馀公祠...
大江埔村的古建筑特色独具魅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锅耳墙”,这种独特的屋顶设计体现了广东建筑文化的美学和哲学理念。它的屋顶向外凸出,垂直线的造型不仅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象征了岭南文化的包容与多元。在村落防御体系中,碉楼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通常有多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间距大,旨在抵御...
大江埔古村简介: 元末明初,邝氏自大墩村迁到江埔镇建村。村中建筑悉数坐北向南,大部分是砖、木、石结构,悬山顶式。 村前五间祠尝临着月牙开的大池塘,其后连接民居,祠堂、民居、书舍构成的村落成一棋盘式布局。五间祠堂皆砌成镬耳山墙,三进三间,分别为能缘公祠、武馀公祠、怀山公祠、乐秋公祠和居贤公...
能缘公祠在村的上首,号敦爱堂;武馀公祠在村下首,别号敦本堂,两间祠堂的历史最为悠久,祭祀创建大江埔村的两祖。怀山公祠号敦仁堂,紧邻型仁巷,横匾是状元林召棠所书。 乘车至从化客运站下车,专乘的士或者摩托抵达。关于大江埔古村 网友印象:元末明初,邝氏自大墩村迁到江埔镇建村。村中建筑悉数坐北...
大江埔虽然始于文化不高的放鸭人应盛,但历经数百年却证实这里的确是“利鸭利人”的“风水宝地”。作为中国科举制度下读书读得最好的人——状元,也机缘巧合在大江埔传过一段“佳话”。 清咸丰元年(1851年),65岁的林召棠探望在从化做训导(相当于现在教育局副调研员)的儿子林诒燕。林召棠是广东吴川人,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