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于1912年12月21日《大汉报》)刊物影响 张默君语:“吴会之有革命日报殆自兹始。投稿者亦一时隽彦。一纸风行,万流倾倒,社会风气为之一变。”陈鸿璧语:“张君经理兼编辑,百忙之余,常手草社论,洋洋万言,或作微言、时评等,苦口婆心,不啻大雄棒喝。其发挥共和真旨,鼓励军士敌忾之气,尤不遗余力...
胡石庵和他所办的《大汉报》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当时革命阵营中普遍公认的,就连黎元洪和袁世凯也不能不承认。甚至当时外国的通讯社和报刊,都要以《大汉报》的消息为依据。从下面摘引的当时群众的反映及首义参加者的回忆,便可见一斑。朱峙三(继昌)在《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见闻录第二》...
大家马上凑集了一点钱,买回几令纸,胡石庵一个人就自写自编、划版校对,在首义后的第五天(10月15日),革命后的第一张报纸——《大汉报》诞生了。 在《大汉报》的创刊号上,头版头条就是一篇以“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名义,讨伐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檄文,而且还刊载了一些新闻和专电如:“黄州巡抚营独立”“荆沙宜昌的...
6.1911年10月15日,革命党人创办的 《大汉报》在汉口创刊发行,该报用大字标题刊登了各地起义独立、大总统孙文发布 《告同胞书》等假新闻、假专电和假文告。一日之内就销售了两万余份,而且南北各省的订阅函电纷至沓来,虽不断加印,仍供不应求。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B) A.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B.辛亥...
《大汉报》是武昌辛亥首义后由革命党人胡石庵创办的第一份革命报纸,它创刊于1911年10月15日,比鄂军都督府的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创刊还早一天。距今已逾百年,存世量几成绝响,是国家一级文物。我曾有幸拍得一张照片,甚为喜慰。那是上世纪的1981年初秋,北京的《人物》杂志社约我写一篇关于胡石庵与《大汉报...
《大汉报》是武昌辛亥首义后由革命党人胡石庵创办的第一份革命报纸,它创刊于1911年10月15日,比鄂军都督府的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创刊还早一天。距今已届百年,存世量几成绝响,是国家一级文物。我曾有幸拍得一张照片,甚为喜慰。 那是上世纪的1981年初秋,北京的《人物》杂志社约我写一篇关于胡石庵与《大汉报》...
7.1911年10月15日汉口的 《大汉报》假托 “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名,发出 《布告国人书》,主题是 “反满复汉”。一日之内就销至两万份,而且 “南北各省如苏、浙、皖、赣、湘、闽订阅函电纷至沓来。”这种现象( B ) A.说明中华民国政府得到群众支持 B.反映辛亥革命受到广泛关注 C.可用于研究武昌起义的社会背...
胡石庵与《大汉报》
7.1911年10月15日汉口的《大汉报》假托“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名,发出《布告国人书》,主题是“反满复汉 ”。 一日之内就销至两万份,而且“南北各省如苏、浙、皖、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