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卫所兵制和元代的军户制不同的是,明代的卫所军户分为屯军和战兵两种,根据《大明会典》记载,两者的比例:“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皆以田土肥痔地方冲缓为差”。两者的功能顾名思义,屯军负责耕种朝廷拨给卫所的农田,收获上交卫所,用作卫所日常开销和士兵军...
不过这套卫所制度随着时间发展,卫所基层士兵逐渐发展成上级的佃户,冗官和逃兵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堡宗土木堡一战损失大量精锐。到明中期倭寇盛行,卫所制的屯田沦为上级的私产,吃空饷问题严重,以至于兵员大量空缺,于是募兵开始占据主流,戚家军威震华夏!但募兵也加重了大明的财政负担......
一、卫所制度破坏严重,军力疲弱 明朝初期实行卫所制度,士兵和家属入军籍,谓之军户。士兵在朝廷分配的公田里耕作,每月领到的粮食足够一家人生活所需。朱元璋曾骄傲地表示,不花财政一分钱供养,大明军队完全自给自足,当时卫所制度的施行,在明朝战胜元军、全国一统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步增...
《大明风华》中,汤唯主演的孙若微为了解救流放在奴儿干都司的三万名靖难遗孤,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朱棣,并为朱棣挡下暗箭。奴儿干都司是个什么机构?又位于哪里呢?我们要先从明朝的卫所制度说起。五军都督府与卫所 明朝的卫所制度将军队的基层组织分成卫和所两级,以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作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领...
其次,对于明代卫所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那就是某些科普中,直接将卫所兵说成是平时种田,打仗时拉去做炮灰的“农奴兵”。这个说法其实就是对明代卫所制完全不了解。明代的卫所兵制和元代的军户制不同的是,明代的卫所军户分为屯军和战兵两种,根据《大明会典》记载,两者的比例:“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明朝二十六卫,是明代的军制,目的在于保证兵源,满足军队供给。历史沿革 明代的军制,继承发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点,建立了卫所制。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其...
明朝的卫所,在各府中要地都有设置所,几个府中设置一卫。按照明军的编制规定,百人为百户所,千人为千户所,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卫所的指挥官分别为百户、千户和卫指挥使。 《大明风华》剧照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胡惟庸案发后,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将大都督府分拆为五军都督府。
大明卫所制到后来名存实亡 朱棣迁 都北京的军事目的,就是方便京军和蓟镇、辽东、宣大边军出塞轮战,培养其作战能力的,如果朱瞻基继位后,继续这一政策,不但能继续经营蒙古高原,京军的衰落也不会那么迅速。后来马芳招募夷丁、戚继光训练职业兵、李成梁收容守边属夷等策略,都是想复 活朱棣的战略,可惜大明整个...
朱明一朝,全国军事实行“卫所”制度。大明洪武十九年,在松江府境置金山卫(并筑城),领六个千户所(并筑城)。同时在松江府霍公塘沿线筑烽火墩。南汇县在清代建立后,县内有十七座内塘明代墩台和十七座外塘清代墩台。 南汇县下沙场第一团的霍公塘沿线有墩台三座:一墩,在一团(镇)北;二墩,在一团(镇)北;三墩,在...
很多人认为卫所制度,是模仿了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了元朝军队制度而创建的,然而,笔者认为,与其说这是一种军事制度,不如说是一种土地制度。也正是它的这种土地经济的属性,是推动大明强盛的根基,也是最终吞噬大明的恶魔。 卫所制度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军事制度,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在一些军队里,分给士兵每人1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