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慧寺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因主殿中供奉有高五丈的大佛,当地人俗称为“大佛寺”。据明嘉靖初年大学士杨廷和《杨文忠三录》的描述,其建造者是当时“侍豹房有宠”的红人、司礼监太监张雄。据了解,鼎盛时大慧寺的规模,合寺观(指“佑圣观”)共计殿宇183间,占地421亩。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中国日报12月16日电(记者 姜东)2024年12月13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位于北京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慧寺,将于近期启动文物研究修缮保护工作。大慧寺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现仅存大悲宝殿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21米,重...
在海淀北下关街道有条大慧寺路,路旁真的“藏”着明代原汁原味的大慧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从12月13日举行的大慧寺文化遗产焕活研讨会上获悉,海淀区将于近期启动大慧寺文物研究修缮保护工作。提起大慧寺,许多人都很陌生,其实它在1957年就被定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更是被公布为第...
据明嘉靖时期大学士杨廷和所著《杨文忠三录》记载,北京大慧寺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其建造者司礼监太监张雄,修寺的目的是作为自己养老及葬身的处所。 张雄何许人也,据查是当时明武宗朱厚照“侍豹房有宠”的红人。相传张雄小的...
大慧寺的大悲宝殿,以其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和宏伟的规模,吸引了无数游客。它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达21米,彰显着古代建筑的雄伟与壮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顶部样式为重檐庑殿顶,这是明清时期所有殿顶中的最高等级,与太和殿、武当山金顶等古建筑如出一辙。屋檐下悬挂的“大悲宝殿”牌匾,虽...
大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曾是明代京城内一座重要的佛教寺院。历经风雨沧桑,如今仅余大悲宝殿一座,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明代大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这座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21米,重檐庑殿顶,气势恢宏。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回那个香火鼎盛的时代,每一根梁柱、每一片瓦片都诉说着...
北京寺庙探访:大慧寺与白塔庵的传奇故事今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恰逢财神节。财神节,这个听起来颇为新奇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土族等民间却有着深厚的传统。传说中,农历七月廿二日是财帛星君的诞辰,人们在这一天会挂起灯笼,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同时祭祀财神,祈求丰收、财富与生意兴隆。这样的仪式感,让人不禁...
大慧寺,很多老北京都不一定听说过这座寺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的大慧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据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载:...
大慧寺大悲殿俄罗斯摄影师斯尔格·沃特加索夫在1938年以后拍摄 失火后的大殿藻井,还能看出些许过火的痕迹。赫达·莫里逊1930年代摄 “昨六时,该庙住持心然正入殿内拈燃早香,忽见菩萨肩头滋出浓烟,弥漫殿内,似将起火,惟神像太高,无法扑救,当即报西郊分署,转由总署报公安局,及消防队等处……迨十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