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O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徳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眛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
大学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大学古本序(王阳明)戊寅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已,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劝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意者,其动也。物...
502 大学章句 by:故磊溪边 3186 《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 by:郁波_ 774 果果诵读之大学章句 by:墨耕堂主人 2615 谈荆玉老师《大学章句》 by:春耕园书院 2682 《論語章句集註》序言 by:春耕园书院 764 《大学章句集注》原文与译文 by:大豆油条 2.2万 经书谆谆系列---大学章句 by:盈视讲坛 766...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然其气质之秉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人都有仁义礼智之性,圣人和我们的区别就在圣人道全德备,他的仁义礼智之性全部自然体现。而我们呢,因为气质的影响,被障蔽。气质的影响从什么地方开始产生?就从父母结婚生子的那个时候。包括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生子时候的生辰八字等,生辰...
一、前提当朱子肯定了《大学》作为传统大学的教本后,下一步就需要解决谁来教育的问题,或者说为何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所以朱子通过申说孟子四段之说,肯定了人性善的前提。人间的善恶问题,在于人性被气质之性所蒙蔽,故需要有复性之说。通过这一点,朱子引出了圣王问题。人间一旦出现四端仁义礼智...
书名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八卷(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序说一卷孟子集注十四卷序说一卷) 作者宋朱熹撰 版本宋嘉定十年當涂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論語集註、孟子集註) 内容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书名《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序说一卷孟子集注十四卷序说一卷)》 作者宋 朱熹撰 版本元延佑五年温州路学稽古阁赵凤仪刻本 卷数二十八卷 分类经部>四书类 内容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检索其他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