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应为新,即革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考查知识点:默写思路分析与延伸: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字面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找到并弘扬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光亮的德行,在亲近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纲。大学之道:朱熹有个说明,一个人在十五岁之前,学习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礼节,就...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才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才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四川在线)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
大学之道 ,在 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
明明德是儒学三纲之一。 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出处 “明明德”出自《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的“明明德”三个字,是整篇《大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