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应立足破解单中心圈层式发展模式,发挥龙泉山以东区域大气扩散条件好、承载空间大的优势,实施“东进”,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龙泉山东侧布局,实现市域空间结构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同时,优化市域功能体系,实现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差异化发展。一是做优做强中心城区,聚焦高端要素运筹、国际...
“大城市病”的形成是在城市日积月累建设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形成因素多元而复杂。破解沉疴顽疾,既需要“猛药”,更需要“缓药”。近年来,本市把占道经营、群租房、无证无照经营等城市治理任务并联推进,大部分任务进入“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的动态清零治理阶段。同时,制定出台围挡规范治理、桥下空间...
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将实施新一批具备条件的疏解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国家将围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抓住疏解这项工作不放松。当前,疏解的第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实施新一批具备条件的疏解...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要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看北京,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北京的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又带动天津和河北发展。编辑:李子怡 新华社音视频部...
据介绍,北京“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过度增长。2004年,北京城市规划时就说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万,实际到了2009年就突破了,这几年基本固定在2100多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交通拥堵。最早北京上班通勤要90多分钟,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2014年北京PM2.5达到了85.9...
第一,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没有实行街区制;有观点认为,从工业化推进到城市化,必然带来大城市病,这个观点并不成立。中国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城市病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发达国家城市都为街区制,生活便利、交通顺畅,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四面通达,将卫星城和主城区相互连接,使得就业和居住之间的连接更为...
他认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理解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需求变化,要与人口流动趋势相适应。同时,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需要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多渠道增加土地和住房供应,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对于“大城市病”的成因和解决,陆铭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土地制度改革需顺应人口流动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第十个年头。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大城市病”的诊疗迎来新“药方”:在减量发展下提速疏解,在留白增绿的精细化整治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百姓生活品质。10年中,列入专项行动的任务不断扩展,既有对违建等城市治理“顽疾”的攻坚克难,也有对桥下空间、铁路沿线、背街小巷...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要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看北京,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北京的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又带动天津和河北发展。 编辑:李子怡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