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现代又加入了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合的思想。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
大同思想 [ dà tóng sī xiǎ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à tóng sī xiǎng ] 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念,其内涵丰富而深远,主要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以下是对“大同”思想内涵的简要阐述: ### 一、基本概念 “大同”一词源于《礼记·礼运》篇中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念,主要源于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中的描述。这一思想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追求。以下是对“大同”思想内涵的详细阐述: 一、天下为公 “大同”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天下为公”。这意味着社会资源和权力不再被私人或特定阶层所垄断,而是...
大同思想的总结 大同思想的总结 大同思想是一种相信人类和谐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哲学思想。大同思想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概念是“大同”,意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大同思想认为人类本质上是善良而自由的,他们有能力自主发展并追求生活中的幸福。然而,社会制度和...
天下大同的核心思想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平等、和谐地相处。天下大同,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孔子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普天之下,每个人都情同手足,仁人爱物。完全可以说天下大同就是孔子儒家所提倡“仁”理念的最终实现结果。在这个大同世界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
新大同思想由当代思想家林明(又名林永军)先生创立。新大同思想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同等的人生起点,同等的公民待遇,同等的民主和自由权利。第二层含义是:同龄者同兄妹,年长者同父母,年幼者同儿女,第二层含义中的“同”做“都是”、“同是”、“如同”讲。 与古代大同思想不同的是,新大同...
大同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出处:《礼记·礼运》 大同思想最早明确记载于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中,这一篇章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描绘了大道施行时天下为公的壮丽图景。书中提到,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超越了血缘关系的局限,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而是携手共建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谐社会。这样...
大同思想破译 序言 清末康有为[[1]]是中国19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和哲学家,康有为构想的“大同世界”是站在人类世界的高度提出来的一种未来社会高级形态的思想观念。康有为先生把大同思想发挥到极致,所著《大同书》详细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大道者何?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康有为在1884年撰写的《礼运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