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孙思邈在论及医道时总结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
博极医源 C. 治病求本 D. 医患和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正确答案:A 解析:“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出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此句描述的是诚,即诚心救人,体现的是医乃仁术。反馈 收藏 ...
-释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摘自《千金方·诸论·论大医精诚第二》 解释: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需求。首先要有大慈大悲的同情心,发誓愿意普遍地救助每个个体灵魂的痛苦。
答案结合课本知识及生活实际可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医生应该有恻隐之心,不问患者的出身贫富,对待患者一律平等,他主张医者应该重视医德和行医的规则。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倒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
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倒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故答案为:孙思邈。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扬仁爱精神,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
“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
千古药王.孙思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这段《大医精诚》被写在了《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直到现在,仍是万千医者和中医院校的座右名言。#...
超级能量晨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一文,出自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为历代习医者所必读。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请随我一起用英语诵读这份“东方版希波克拉底誓词”,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