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大连化物所),是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的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以其在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 一、历史沿革 大连化...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和宋月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董坤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将单个钌(Ru)原子通过强共价金属负载相互作稳定的锚定在氧离子导体(Ce0.8Sm0.2O2-δ, SDC)表面,明显改变了SDC表面的电子结构,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增强了CO2的...
李先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长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储能技术研究部电池新体系研究组组长。李胜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图文导读 首先,作者合成了前驱体2, 4, 6, 8-四甲基亚胺-1, 5-...
大化所Angewandte:非晶态含MnRuOx微晶增强酸性OER活性和稳定性 与Ir相比,Ru基催化剂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活性,但在腐蚀性酸性环境中具有挑战性的析氧反应(OER)中,其活性损失显著且迅速。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混合MnRuOx催化剂,其中RuO2微晶区域作为支撑框架,无定形MnRuOx相填充微晶间隙。其中,退火温度为300℃的MnRu...
历时两年!中科院大化所,这篇Nature终于上线 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疏水木质素和亲水多糖聚合物组成,是绿色生物炼制不可缺少的碳资源。当化学处理时,由于有害的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而阻碍下游过程,木质素受到损害。目前的增值范式旨在通过阻断或稳定木质素的脆弱部分来避免形成新的C-C键,称为缩合。尽管人们已经努力通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高敦峰课题组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将Cu纳米粒子与炭黑物理混合,制备出平均粒子间距可调的Cu纳米粒子气体扩散电极(GDEs),并研究了在工业相关电流密度下粒子间距对CO电解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增加Cu纳米颗粒在催化剂层中的平均颗粒间距可以提高对乙酸盐的选择性。 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
大化所Nat. Commun.: 制备Cu纳米粒子,电解CO生成多碳产物 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催化技术为CO等重要碳资源的催化转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CO电解是一种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的电催化CO加氢过程,其利用H2O而不是H2作为氢源,并且通过对CO分子施加负电位来消除CO2的形成。虽然已经报道了电催化CO加氢产多碳(C2+)...
还原性金属氧化物(例如TiO2)迁移到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可以抑制烧结,但对催化活性有很强的负面影响。类似于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强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SOSI)效应也能提供一种通过氧化物迁移来调节载体表面性质的方法。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岳峰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煤化学研究所刘星辰研究员(共同通讯...
大化所ACS Catal.: CoPc复合CNT,增强α-酮酸和羟胺C-N偶联 在自然界中,生物体可以利用NO3−生成各种氨基酸,其中NO3−转化为NH4+作为氮源,α-酮酸作为碳源。许多α-酮酸是生物过程中的核心成分,广泛由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提供。受上述启发,推测与α-酮酸作为碳源和NO3−作为氮源的电催化C-N偶联为人工合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或“大化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