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经皇帝批阅过的奏章、朱谕;皇帝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会典、历科殿试的卷子等。围绕这批重要档案,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演绎了一波三折的“伤心剧”…… “大内档案”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1670 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
剧中围绕大内档案的争夺,展现了清末时期的政治斗争与文化瑰宝的价值,情节跌宕起伏,值得一看。 我这里有一份它的完整资源,快来点击[谈所谓大内档案〔1〕]在线免费获取吧~
“八千麻袋”的皇宫秘档,历经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总算是找到了安稳的家。这些精心整理好的档案卷,会一直被保存在咱们国家顶尖的历史档案馆里,给以后的人们研究、讨论用。【文史君说】国学大家王国维曾把“八千麻袋”的大内档案称作近代中国文化“四大宝藏”里头的一个。但就像鸟巢翻了,哪还有完整的蛋呢?从1909...
时至1921年,当时的教育部与历史博物馆又以经费困难为由,将其中大部分档案装了八千麻袋,以银洋四千元售出,这就是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当沈兼士得知大内档案被变卖后,深感震惊与痛惜,立即向教育部提出请求,请求将残存的一千五百余麻袋大内档案划归北京大学,并主持成立档案整理委员会对其进行整理。沈兼士出生于...
“大内档案”即清代内阁大库及军机处档案,多为明清(主要是清)两朝五百多年间留下的总量约九百多万件历史档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但就是这些珍贵档案,由于种种原因,在清末或大量流散民间,或处于失管状态。危情之下,终于引起张之洞、罗振玉、傅增湘等一批有识之...
大内档案主要是清朝存放于内阁大库中的诏令、奏章、朱谕、实录、则例、典籍、外国的表章、历科殿试的卷子以及其他档案。清代内阁历年来所形成的档案,是研究清王朝政治制度与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史料,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当然毋庸置疑。然而,时至晚清,政局动荡,清廷早已无力监管历年来形成的巨量内阁档案,随之而...
《历史上颠沛命运》本文讲的是一个跌宕起伏、命运曲折的“八千麻袋”大内档案。它原隐藏在大库中,靠近紫禁城东华门的东华门,但由于时局动乱,这些珍贵的档案多次面临毁灭的危险。为什么1898年搬了好几次家,光绪帝同意修复破旧的仓库。然而,不久后爆发的八国联军入侵迫使维修计划中止了。宣统皇帝10年后即位后想为...
历史博物馆决定将“八千麻袋”大内档案当作废纸卖给当时西单最大的纸店——同懋增,从而获得资金。同懋增纸店的掌柜认为,这笔生意有利可图。于是他东拼西凑,凑到4000银元,将大约15万斤的“废纸”收购。当时的4000银元并非小数目,可以轻轻松松在北京城买一座非常豪华的四合院。在交易完成后,纸店掌柜立即命伙计...
《八千麻袋大内档案: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废纸块”竟是价值连城的大内档案,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这些档案曾经经历了被私藏、被卖废纸、被盗窃等艰辛,最终还是回到了历史博物院手中。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人物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罗振玉。这些档案包括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记录和文化遗产,对于...
①“大内档案”:指清朝存放于内阁大库内的诏令、奏章、朱谕、则例、外国的表章、历科殿试的卷子以及其他文件。内容庞杂,是有关清朝历史的原始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成立于1912年7月9日,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筹设并直接管理的博物馆。筹建工作酝酿于清朝末年维新运动期间,始建于清帝退位、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