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乘菩萨行是以众生为父母,由大悲心而生起救众生苦恼之事业。西藏佛教所传,修菩提心从修大悲心起,这有两种办法:一、将利己精神转移到为法为人而利他,则大悲心自然生起;对公共利益,比个人还来得重要。二、知母恩而报恩,凡稍有知觉的人,乃至高等动物,皆可感觉到母恩,由母恩而推观一切众生皆曾为我之母...
心地观会曼怛啰:举类曰大比丘众,标数曰三万二千人,明位曰皆是阿罗汉。阿罗汉者,此云应,应受人间天上之供养故,应不再受三界之生死故。心善解脱下,是赞阿罗汉之德,经中文意甚详,今不细述。总之、此心善解脱者,即诸声闻众从其因地起修,至阿罗汉地所成之果德也。具寿阿若憍陈如下,列声闻众之名。具寿者...
因为都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一切众生“往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著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犹如千日破诸昏闇,智慧澄彻逾于大海,了达诸佛秘密境界,然大法炬引导众生,于生死海作大船师,怜湣众生犹如赤子,于一切时恒施安乐,名称普闻十方世界,自在游戏微妙神通,已能善达诸总持门,具四无碍辩才自在,已得圆满大愿自在,妙善成就事业自在,已能善入三昧自在,具足圆满福德自在,常为众生不请之友,经无量劫勤修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 悬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 默如 大乘法中有此一部,名题本生心地观经,就这经题一看,便知道经中的殊胜意义。 大乘是从比喻上来显示佛法的。乘是车乘。大乘,这辆车乘大到何种程度?小的车乘,自己一个人开车,把自己一个运载到要去的地点罢了;这辆大车乘大极了。不是运载的‘人的多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群注释:这则譬喻大概就是说,过去入海去寻宝,或者进行海上贸易,可是航行有很多不可测的事情发生,有一位妙得彼岸菩萨,他呢,有非常丰富的航海知识,当地从事海上贸易或者海中寻宝的人就非常希望这位菩萨跟他们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此为末学在法相唯识学群所发,群按为末学所作。已经讲过一段时间了,前面的没有整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太虚大师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讲── 悬论 一 题旨明晰 二
中国古代和近来所宏扬流通的诸经论,大抵以讲楞严、法华、弥陀为主要。这是因为丛林里参禅则讲楞严相应,学天台教相则讲法华为宜,而通俗劝修净土则讲弥陀,这确实带著过去时代的特色。如今则不同了,无论在寺院或是一般善男信女所组织的讲经会,都有社会各种人士来参加,因此、所讲的经论,要具有法备五乘、义周十...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庚二 答解 辛一 标释四恩 壬一 总标 “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间之恩有共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你所说知恩报恩的道理,是片面的,不是普遍完全的。就报父母恩而论,亦未完全明白。须知世间之恩有四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悬论默如 大乘法中有此一部,名题本生心地观经,就这经题一看,便知道经中的殊胜意义。 大乘是从比喻上来显示佛法的。乘是车乘。大乘,这辆车乘大到何种程度?小的车乘,自己一个人开车,把自己一个运载到要去的地点罢了;这辆大车乘大极了。不是运载的‘人的多数’,而能运载的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