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串连活动发展到打破地区界限,一些外地学生到北京上访,参观学习北京的经验;北京的一些学生也到外地去“煽风点火”,造地方各级党委的反,这种活动被称为大串连。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表态支持学生“交流革命经验”,进行革命串联后,大串连活动迅速开展起来。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外地来京师生和红卫兵后...
大串连果,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土密藤Bridelia stipularis (L.) Bl.的果实。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催吐,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草乌等药物中毒。入药部位 果实。性味 味涩、微苦,性凉。功效 催吐,解毒。主治 用于草乌等药物中毒。相关配伍 解草乌、五楞金刚、曼陀罗、雪上一支蒿中毒:...
全国大串连,简称大串连,又作大串联。特指1966年8月到1967年3月,以大中学生红卫兵在中央的号召下,组织或个人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乘车(或步行)、接待(食宿),互相串联、交流和宣传造反的活动。 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周游全国,文革初期的 - 祥雨和风于20240131发布
摘要:一九六六年夏天,一张大字报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运动,千千万万的师生卷入这股狂潮,涌入北京,又奔向四面八方,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大串连。十月初我只身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我相信,大串连这几个字有不少人听说过,要是见过,少说也得七十多了,如果去过,甭问,那肚子里的故事一定很多。 一九六...
“大串连”是“文革”时期的特定历史现象,指1966年夏,为在全国发动“文化大革命”而采取的一种特殊人员交流方式。这种方式首先是从北京一些高等院校学生中开始的。为了造党委的反,打破班级、年级、校系的界限,商议共同采取某些行动,这种方法叫串连。
革命大串连:文革初期,各地大中学生教师及部分其他人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串连活动,1966年6月部分外地大中学生到北京串连,到北京串连一律免费乘坐火车,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从国家财政中开支,北京学生也到各地串连,串连的学生在各地冲击党政军机关,非法揪斗干部群众,破坏名胜,使国家遭到严重的损失,...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串连时期的第一支长征队——由大连海运学院的学生组成的长征队,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步行一千多公里到达北京。两支由北京奔赴延安的长征队在经过山西省北部时,瞻望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平型关战役现场。在山西省盂县,一支女子长征串连队和当地公社社员一起劳动。内蒙古的一支由蒙古族学生组成的长征串...
大串连果 大串连果的功效与作用 催吐,解毒,消炎,止泻。 大串连果主治 主治腹泻,脱肛。 大串连果用法用量 用量1~2两。
一个令人震骇的情形出现了,无论在何地,火都是一点就着,瞬间形成燎原之势。发展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的通知》。震撼全国的大串连正式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