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桥划分标准 大中桥划分标准 在桥梁工程中,对桥梁规模的划分通常有不同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中桥划分标准:1. 按跨径划分:一般情况下,单跨桥的跨径在20米以下为小桥,20米到100米为中桥,100米以上为大桥。2. 按功能划分:大桥通常是指承载交通量大、重要性高、对通行能力要求较高的桥梁,如高速公路...
到了20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城内汽车日渐增多,昔日的交通要道大中桥反而因为拱形坡度不利于汽车通行,成为造成拥堵的瓶颈。于是,1980年,改建大中桥为三跨钢筋混凝土平桥,但桥墩仍用旧基。由于此次改建并没有加宽桥面,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中桥再次成为堵点。1992年3月,大中桥升格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洪武京城图志》载:“大通街,在大中桥东,南接通济门,北通竹桥。”大通街,即大家熟知的公园路,也称半边街。 ▲大中桥之桥面20230131 大中桥为明代南京的交通枢纽,我们还可以从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得到印证,因为其记载的故事有很多...
大中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是一座千年古桥。六朝时期,现大中桥一带是当时建康城的卫城“白下城”之东门,门前青溪横跨大桥,得名“白下桥”。唐代时白下桥旁建有“白下亭”的驿亭,李白曾寓居于此,并在《金陵白下亭留别》中写道:“驿亭三杨村,正当白下门。”宋...
南京市大中桥 大中桥原名白下桥,始建于唐代。因唐时金陵改称白下县而得名。元时称长春桥(一说上春桥),到了明代方叫大中桥,沿称至今。 唐代在南京城东的青溪上,有著名的白下亭和白下桥,附近即城的东门——白下门。杨吴(后为南唐)筑城,就青溪掘濠,白下桥跨濠而处东门之外。宋建康府城仍沿南唐旧制,白下桥...
新篁大中桥是位于嘉兴市的桥,门票价格:免费 大中桥又叫中桥,现存的桥是道光八年(1828)重建的四孔石桥。张廷济手书石柱联“喜鹊填成,从此题名联驷马;彩虹绾就,即令利市富千羊;玉带绾丁溪,圩接东西,市联南北;金波胜甲溇,谷丰冬夏,榜发春秋”,全联囊括了读书人金榜题名、商人日进斗金、农人秋后丰收...
大中桥站是南京地铁5号线(在建)的一座车站,区内设置大中桥站的出入口;与南唐宫城及御道遗址区相切;与内秦淮河两岸十朝相呼应。站点信息 路线与大中桥保护范围相切,车站出入口进入基督教百年堂及宿舍旧址、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文物建控范围,路线与下关火车站建控范围相切。此外。该项目共涉及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地名> 大中桥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门桥也。旁有白下亭,因名白下桥。宋嘉泰四年重建,改曰上春桥。明曰大中桥”...
大中桥的孔径计算 大中桥的孔径计算:依据桥位断面的设 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算必须的最小桥 孔净长和桥面中心最低标高,为确定桥 孔设计方案提供依据。1.桥孔布设的原则:2.桥位河段的水流图式:反映桥位河段建桥后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变化,反映桥孔长度、桥前壅水和桥下冲刷之间的 关系,因此桥位河段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