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眼“悬”要将“悬”放到全诗范围进行分 析,结合“渡江”这一过程进行思考。答案必须结合 诗人情感。 答案: (1)颈联是用听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夜 渡的。(2分)诗人在夜色中(1分),凭借听到的 笛声来探寻彼岸的方向,(1分)由嗅到的幽香来 辨识近岸的莲花。(1分) (2)①“悬”字是卒章点睛之笔...
《夜渡江(一作姚崇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中庸代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词正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注释 作品注释 此诗一作姚崇诗。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写夜晚乘船渡江情景,诗人抓住夜色晦暗的特点,写出渡江的感受,虽然没...
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
(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渡江[唐]柳中庸①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注]①作者
夜渡江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诗 〔姚崇〕〔唐〕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夜晚的湖泊上漂浮着轻烟,苍茫的天空显得朦胧而遥远。 船轻轻地行驶,我几乎感觉不到动静,只有拉紧绳索才意识到船被拖缆所牵引。 听到远处吹奏...
夜渡江 [唐]柳中庸①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注]①作者:有的版本写作姚崇。 (1) 诗歌颈联是如何表现夜渡的?请简要分析。 (2) 最后一句的“悬”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对“悬”字作简要赏析。相关知识点: 试...
夜渡江【作者】闾丘晓 【朝代】唐 舟人自相报,落日下芳潭。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水穷沧海畔,路尽小山南。且喜乡园近,言荣意未甘。译文 注释 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船只轻小人不觉其动,看到船边缆绳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纤而行。 听见笛声从对岸传来知道离岸不...
《夜渡江》是盛唐诗人闾丘晓的佳作,全诗围绕夜渡江的场景展开,透露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前两句“舟人自相报,落日下芳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江畔美景,而“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则进一步将我们带入夜晚的灯火阑珊处,春风拂面,客帆点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两句,诗人感慨离家乡越来越近,但内心...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6∼7 题。 (每小题2分,共4分)夜渡江[唐]姚崇夜渚①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注释】①渚:水中小块陆地。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首联描写了苍茫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