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发汗解毒、调和营卫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当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时,身体便会发病。这时,运用中医外治手法,通过刺激局部皮肤,使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同时神经反射作用会促使汗腺开泄,排出体内湿气和毒素,达到发汗解毒、调和营卫的效果。此外,中医外治疗法还可以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8、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9、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5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凝后背。 10、急性腰扭伤,直取承山穴双侧上臂扭伤穴,太冲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1、腰痛环腰一周,带脉痛,直取胆经足临泣穴,外关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2、...
火龙罐治疗 “火龙罐”是集推拿、艾灸、刮痧为一体的中医特种治疗工具,再涂上精油或中药膏剂,导入皮下进入体循环,是三种传统中医疗法的完美结合。适用于颈腰椎病、肌肉劳损、胃肠类疾病等多种疾病。具有温里散寒、活血通络等多种作用。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特殊的治疗手段,其最大的优点是患者认同度高、经济实惠、副...
03拔罐治疗拔罐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通过燃火,抽气等使罐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使其吸附于病痛部经穴外,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方法有行气活血、逐瘀化滞、温经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适应证:治疗风寒湿痹、痛经、呕吐、腹泻、减肥等。04灸法治疗灸法:指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
是《理瀹骈文》中的外治方法,根据其内容和方法,似属溻渍法,相当于现代的湿敷法。如治阳毒大热,用井水或绿豆汤新青布浸拓胸口。霍乱转筋,绵蘸醋溻之。衄血危急,用井水或醋浸湿纸搭囟门。 23.摩法 用手掌或手指掌面紧贴体表皮肤做轻缓柔和而有节律的...
中医外治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等,范围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等。中医外治,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便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说法,其后历代医家著作中多有涉及,但其研究范围及概念一直不十分明确。至清中叶,《急救广生集》(德生堂外治秘方)、《理龠骈文》(外治医说)相继刊行,至此外...
《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是中医外治法专著为清代著名医家吴师机所著。吴师机(1806—1886),原名安业,字尚先,清代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医学家。道兴十四年(1834)中举人,后入都,以微疾不应试。自此淡于功名,于诗文之外,兼学为医,尤致力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因见由于缺药或误治丧生者很多...
中医外治中心简介中医外治是指用药物经皮肤、腧穴、五官九窍深透吸收,或配合手法、器械施从体表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绿色、安全、有效等特点。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经验成果繁花似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治中心是传承、创新、发扬中医外治技术,并应用中医外治技术服务于患...
而外治法则是通过药物外敷、熏洗、针灸等手段,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驱邪扶正、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这种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特点,使得外治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弥补内治法的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外治法“能补内治之不及”。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
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体系中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段,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除口服药物外的多种体表与体外疗法。诸如药物外洗、敷贴、熏蒸、针灸、按摩、气功以及体育疗法等,都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疗法体系历史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便受到历代医家的青睐与广泛应用。早在汉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