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此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尤其是后二句,蕴含着更...
李商隐的夕阳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文 李商隐?夕阳楼?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夕阳楼?〔 又名?登郑州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注释】 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
夕阳楼古诗李商隐注音版 原文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huā míng liǔ àn rào tiān chóu 上尽重城更上楼。shàng jìn chóng chéng gèng shàng lóu 欲问孤鸿向何处,yù wèn gū hóng xiàng hé chù 不知身世自悠悠。bù zhī shēn shì zì yōu yōu 详细注释 1.花明柳暗:...
夕阳楼应该就在今日的郑州城区内,它准确地理位置的发现,纯属偶然。 2008年金秋,郑州老城城池修复工程启动,工人在拆除建在城墙西南城角上的一处院落后,一棵石榴树映入眼帘,它是一棵身躯硕大的百年老树,碗口粗的几条躯干扭着劲儿四散着擎向天空,形成一簇优雅的树冠。人们不...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二十二岁。夕阳楼在今郑州,是曾任郑州刺史的萧浣所建。郑州,也就是唐代的荥阳,是李商隐的第二故乡。当时,萧浣因为“牛李党争”被贬到远州,诗人重登夕阳楼...
古文观“址”丨河南夕阳楼:上尽重城更上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夕阳楼,历史上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登高望远、凭吊抒怀。如今,这里虽然只能看到遗址,却仍然定格着流传千年的诗境。记者:袁月明 任卓如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根据“这里曾经矗立过一座名动天下的名楼——夕阳楼”可知,第①段通过郑州商代遗址引出说明对象——夕阳楼;根据“据史料记载,夕阳楼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可知,第②、③段介绍夕阳楼的历史与名气;根据第④段“那么夕阳楼具体位于何地?”可知,第④——⑨段介绍夕阳楼的地理位置;根据第⑩段“夕阳...
李商隐《夕阳楼》译文及注释 《夕阳楼》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译文 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 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
《郑州志》记:"夕阳楼在州治西,有唐李商隐诗刻石,今废。"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郑州知州王宪重修夕阳楼,作《管城留别》诗四首,其中有"记取他年鸿爪印,系情多在夕阳楼"诗句。其诗后自注云:"州城西南隅,旧有夕阳楼一座,日久倾塌,余捐资重修,悬有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