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夏官以大司马为长官,掌军事,所属有小司马、军司马、军将、师帅、旅帅以及虎贲氏、旅贲氏、方相氏、大仆、职方氏等。后世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夏官府,以大司马卿为主官 所属有军司马、职方、吏部、司士、司助、左右武伯、兵部、大驭、司右、驾部、武...
夏官 [ xià guā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ià guān ] 官名。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懦弱 埋怨 茂盛 饕餮 热闹 雕像 桎梏 囡囡 砥砺 格外 特殊 隽永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历史官职> 夏官 ①官署名。(1) 西魏、北周夏官府简称。(2) 兵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兵部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兵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夏官即兵部。②官名。(1) 传说颛顼氏所置五官之一。参见“春官”。(2) ...
夏官词典名字: 夏官 词典发音: xià guān注音: ㄒㄧㄚˋㄍㄨㄢ词典解释: 夏官[ xià guān ] ⒈ 官名。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周礼》载周 时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唐 武则天 时,曾改兵部尚书为夏官,不久仍复旧名。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后用为兵部的别称。 引《歧路灯》第一〇...
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隋唐以后,用以统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致和《周礼》六官分职相当,也统称为六官。明清时,习惯把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分别用作六部尚书的别称。六官制度 西周中央和地方...
夏官尚书,唐官名。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兵部为夏官,兵部尚书为夏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原名。兵部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历史由来 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
历史知识> 夏官 ①官署名。(1)西魏、北周夏官府简称。(2)兵部别称。唐光宅元年(684)至神龙元年(705)兵部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兵部或其首长。(3)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夏官即兵部。②官名。(1)传说颛顼氏所置五官之一。(2)《周礼》六官之一。《周礼·夏官...
夏官司马,北周置为六卿之一,秩正七命。唐、宋以降,司天台属官有夏官正、副各一人,秩正五品上及正六品上,协助主官掌占候天象、预造年历,凡元日、冬至、朔望、朝会及大礼,具服朝见奏事。明洪武十三年设四辅官,以四时为号,诏天下举贤才之士。有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夏官兼太子东宫...
夏官,又称之为“政官”,是《周礼》所记载的六大官府系统之一,主掌一国的军事,包括保卫天子、训练王国的军队、统帅王国的六军、置办保管武器,等等。夏官下设职官七十种,据清代孙诒让的统计,整个夏官系统,大致有四千零七十一人。 夏官之长为大司马,负责掌管一国的“政典”。所谓“政”,即“正”。徐锴《说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