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数十位企业界人士和经济学者的调研,本报告将近期经济政策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反馈如下。一是当前经济刺激政策的实际力度并不够,仍主要着眼于治标的“小修小补”,受益面仍偏窄,同时缺少“大开大合”、大刀阔斧的治本之策;二是利好民营经济政策的持续性令人疑虑,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化建设迟缓影响市场主体信...
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复苏的核心变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复苏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债务压力的化解、居民收入及预期的提升对消费的提振、出口及汇率的稳定。对于这些阶段性问题,政策层已经释放出明确的积极信号,各类政策举措也在持续落实,关注其后续效果。对于权益市场而言,底部特征已经有所显现...
改善性的购房需求,尤其是置换性的改善,卖一买一,只要贷过款,哪怕是之前贷过款但卖掉了,手里没有房,在很多城市也是按照二套房对待,政策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支持,不仅没有利率优惠,还要在4.3%的基础上进行相应上浮;建议对改善性、置换性的需求给予优惠,市场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但与此同时,也要分区域来看...
7月多个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复苏趋势放缓。受全国多地高温多雨、国内需求不足、二季度车企集中促销提前消耗需求、前期地产政策边际效用递减等因素影响,7月消费及投资增速均不及预期,经济“供强需弱”的格局明显。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政策加码正当时。向前看,为完成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后续政策发力值得...
面对即将到来的癸卯兔年,全国多地密集推出一系列稳经济促发展政策,力争在新一年发展中夺得头筹,加速经济复苏动力。我们整理了部分省份和城市的政策,来看看各地如何稳经济促发展强信心。部分省份推出“大而全”政策包 河南、重庆、山东等省市都推出了“大而全”的政策包,覆盖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河南...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复苏和高质量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这些政策措施从宏观经济调控到具体行业支持,涵盖了财政、货币、产业等多个方面,旨在稳定增长、提升信心、防控风险,并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 中央政府加大了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
考虑到服务业在GDP中占比高达53%,以及消费拉动经济增长60%的实际情况,且疫后经济恢复过程中服务业恢复速度显著落后于制造业、需求面的恢复明显落后于供给面,以及实践中观察到的大量中小微服务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由“阶段性停业”转为“止损式关闭”的情况渐增,稳增长、保就业的各项救助和经济复苏政策一定要赶在...
3、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住房限购政策的优化,可以...
□政策对品牌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导向和扶持作用,对消费产品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外贸压力仍然较大,投资、消费需求仍在底部徘徊,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巩固经济复苏基础的关键所在 2023年,商务部确立为“消费提振年”。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
总之,经济短周期底部似已确认,暂时不会出现“第三次探底”。然而,后续走势或许仍将延续“双轨”特征、仍将较为波折,信心修复也需要时间。经济在波折中复苏,政策支持不可缺位。二、宏观政策待破局 1、经济目标“以进促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已有清醒认识,对宏观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我判断,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