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是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时间划界的依据在于,从1954年11月1日开始,我国试行义务兵役制。 据此,在乡复员军人除了在乡红军老战士(包括...
军人复员,是指军人因服役期满或战争结束等原因而解除军职,退出现役回到地方。这并不意味着被开除,而是一种正常的退役方式。 一、复员的定义 复员,特指军人因服役期满或其他原因,按照法定程序退出现役,回到地方参加工作或生产。这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退役方式,与被开除或受到处罚等负面情况无关。 二、复员与转业、...
复员是过去的说法,现在已经不存在复员军人一说,但一些地方仍然习惯性地沿用“复员”的老称谓,其实现在所说的部队复员多数是从部队退伍或转业的意思。1、复员军人:是指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的退出现役条件,本人自愿作为复员安置,以及有严重错误丧失干部条件不宜作转业安排,又不...
对于复员回农村的士官,按月工资基数计发回乡生产补助费,军龄每满1年发给1.5个月的本人原工资。 四、医药生活补助费 对患有慢性病的复员军人,视病情轻重,经军以上机关批准,发给医药生活补助费,最高5000元,最低1200元。 此外,复员军人还可能享受其他相关补贴,如奖励工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伤亡保险金、退役医疗保险...
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部队,并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经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他们曾在战场上为国家做出贡献,退出现役后享受国家提供的优抚政策。复员军人的历史背景 复员军人这一概念源于中国的战争...
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经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 1964年2月24日,劳动部、国防部、内务部《关于家居城市在职参军的退...
复员、转业、退伍都是指军人离开军队并返回地方,但它们所指的对象不同!军人是指国家军队中的成员,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军队中承担着保卫国家、参与战争、执行任务等重要职责。当军人离开军队并返回地方,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程序和过程,这些程序和过程包括复员、转业和退伍等环节。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概念的...
复员军人回参军地区后,由地方政府妥善安置。退伍则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义务兵退出现役。1958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进行义务兵退伍工作。二、两者的具体区别 (一)适用人群不同 复员主要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志愿兵和部分干部,也包括 1954 年 10 月 31 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
- 复员军人的复员费一般较高,因为他们的服役年限较长,职务级别也相对较高。复员费包括安家补助费、回乡生产补助费、医药生活补助费等。- 退伍义务兵的退伍费相对较少,主要包括退伍补助费、离队下月津贴、当月剩余伙食费和离队下月伙食费、离队差旅费等。2. 政治待遇 - 复员军人在地方通常会受到一定的尊重和优待。
一、复员,通常指的是军人在服役期满后,由于各种原因结束服役并回到原籍,是指解除军职,恢复为平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会给予军人一次性的待遇和福利。退役军人也会得到一笔补贴金,且会安排工作或给予创业补贴。复员军人的接收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军人复员、转业、退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