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存储的复制可以是“一对一”复制方式,也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复制方式,即一个存储的数据复制到多个远程存储或多个存储的数据复制到同一远程存储,而且复制可以是双向的。 存储复制技术使基于实现存储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镜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利用IP网络或光纤通道等传输界面连结,将...
基于存储的复制可以是“一对一”复制方式,也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复制方式,即一个存储的数据复制到多个远程存储或多个存储的数据复制到同一远程存储,而且复制可以是双向的。 存储复制技术使基于实现存储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镜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利用IP网络或光纤通道等传输界面连结,将...
存储硬件层复制的优势在于复制工作仅在存储硬件层面进行,与操作系统层无关,因此可以避免服务器的性能开销过大的问题,适用于关键任务和高端交易应用,也是目前最广泛用于容灾场景的数据复制技术之一。存储硬件层复制的劣势在于主要适用于同品牌且同型号的同构存储系统,并需配备低延迟和大带宽的物理链路,成本较高,给...
复制是指在多个节点上维护数据的备份,包括基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复制和移动节点上保存数据库的复制。一般前者称为复制,后者称为缓存。复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或访问性能,首要问题是如何维护多个复制节点上数据状态的一致性。简介 传统的复制技术主要考虑在服务器之间的复制,并且假设服务...
MySQL 由于其单机机能的限制,很早就发展了数据复制技术以提高性能。同时依赖该技术,MySQL 可用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现在,该技术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第一代为传统复制,使用 MHA(Master High Available)架构;第二代是基于 GTID 的复制,即 GTID+Binlog server 的模式;第三代为增强半同步复制,GTID+增强...
图1 协调和复制技术发展史 协调和复制问题,最先由产业界的实际场景引出,从双机高可用集群逐步演进到大规模分布式集群。 20世纪60年代从研究项目转化为Datapoint ARCnet商用产品,它逐步发展为DEC VAXcluster,从此之后学术界开始大规模研究。 1975年,学术界首次提出两组匪徒通信的问题。
图1 五种常见的数据复制技术 基于应用的数据复制技术 最上层是基于应用的数据复制,该方式通过应用程序与主备中心的数据库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写操作,来保证主备中心数据的一致性,主备中心可同时正常运行,既能容灾,又能实现部分功能分担,可灵活定制。但是,由于与应用的业务逻辑直接关联,实现复杂,维护难度高,而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和迭代,存储及数据库类型多样化,数据量的提升也带来了分级存储、分级备份的需求,与硬件或数据库绑定的复制技术功能单一、缺乏灵活性等缺点逐渐显现。 软硬件解耦的数据复制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存储硬件、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在信息系统升级、数据分级存储等场景下具有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