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三道 摘自: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更多:https://www.bmcx.com/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三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
三道――声闻三道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三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
【提升】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又称三士道,代表佛法修行的三个层次。在修行路上,有人停留在人天乘,也有人会选择声闻乘,或进入菩萨乘。如何在信仰实践中不断提升?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而不是坐井观天;其次要提升信仰的诉求,而不是得少为足。当我们真正了解缘起的智慧,解脱道的殊胜,菩萨道的圆满,信仰自然会...
声闻三道,【声闻三道】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三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
佛教的主要目标,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除了自己修行求得解脱得到佛果以外,他们还要引渡其他有情众生解脱,求得脱离生死轮回,走上涅槃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佛道的佛家弟子,根据根器与因缘的不同,如果快的话三生就可以得到觉悟,如果慢的话,六十劫就...
家贫则食糠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无贵贱少长,...
遂开琼筵,设伏兵,治刚刀,磨霍霍,必欲杀之而后已。时伊兄苦劝之,触怒伊弟,哭阻之,受伤。后其妻警觉而叱咤之,遂不果,然已声闻籍籍,传为新奇矣。余骤闻之而未信,细究之而果然,遂不禁谓然叹曰:吾道故穷矣,何更有如此奇祸者,可虑也夫,可笑也夫。有感而作,以为同道者戒...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
在声闻解脱法里,涅槃是常。 声闻解脱道要断的常见,是“众生我、人我”常, 要断的断见,是“众生我、人我”断。我还是举经文给你看吧 杂阿含经: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
三僧祇劫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声闻。佛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八万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