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斯义久...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斯义久...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斯义久...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斯义久...
魏晋时期嵇康所作,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文章以“东野主人”代表自己,以“秦客”作为自己虚设的论敌,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一问一答的八次辩论,步步深入地论述了声(泛指音乐)究竟有没有哀乐变化的核心问题。嵇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
《声无哀乐论》主要讲述了嵇康即东野主人与秦客的论辩。在这个论辩中二人围绕着声音是否包含人的哀乐之情这个命题进行了8个来回的交锋。这里选择其中较为重要的6个论辩进行讨论。 在第一论辩中,秦客的主要观点来自一句话,“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历来有人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一篇美学论著,而其实...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是嵇康的政治...
嵇康诗文,鲁迅曾有辑校,后人陆续有所注解校释,以戴明扬《嵇康集校注》较精善。今即据人民文学出版1962年版戴本录出《声无哀乐论》。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1】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2...
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论著,三国魏嵇康所撰。文中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八个回合的辩难,批判了儒家音乐思想,肯定了音乐的自然之美。嵇康认为体现自然之和的音乐只能引发人的躁静反应,而不能引起人的哀乐之情,明确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即音乐不表现任何感情,它只是音响的自然运动。虽然本书的一些观点回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