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龙图》乃陈容最早的少数存世典例之一,也是南宋龙画的代表作,极具学术价值,现存广东省博物馆,为该馆最名贵的古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平时不对公众展出。 《墨龙图》气势恢宏磅礴,在水墨浓淡渲染出来的云雾间,一条蛟龙腾空舞动,龙首昂起,纵跃而下,腾跃云天,周身...
宋陈容墨龙图卷是宋代创作的绘画作品,作者是陈容,作品尺寸为34.3厘米x50厘米。文物鉴赏:宋陈容墨龙图卷,34.3厘米x50厘米。陈容传世画迹很少,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九龙图卷》即为其中之一。该幅《墨龙图卷》画中所见,一条墨龙横展与画面,占去大部分画幅,周围浓云翻滚,墨龙并于云中若隐若现,尽展飞龙在天的...
所谓三停,就是龙身会扭曲成三截,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而九似是指龙的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墨龙图》的作者陈容就是综合了有关龙的种种描述,而创作出画中龙的形象。 这幅距今七百多年的《墨龙图》上没有收藏印章,也曾经出现在广东陈氏祠堂中...
在学界,《墨龙图》被普遍认为代表了南宋时期画龙的最高水平,极具学术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为广东省博物馆最名贵的古画,平时不对公众展出。从文献记载看,画龙题材,历史上早已有之,然而真正使画龙成为专类,当始于五代南方的僧传古和南唐院画家董羽。两宋时期,水墨画龙,进一步风行,以画龙明世的...
若论刻画“龙”之形象,相传东汉画家曹不兴和南北朝画家张僧繇极善此道,曹不兴曾绘《青溪龙》《赤盘龙》等画作,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影响深远,但二位作品却未得流传,令人慨憾。但南宋陈容、牧溪,明代陶佾,清代周璕、高其佩、任薰、吕学、金士松等画家及数位不记名者均有“墨龙”传世,尤其是南宋陈容之...
《墨龙图》欣赏 水墨写神龙两条,怒吼翻滚于浓云密雾之中,似准备行云布雨。此幅笔势开张,画龙爪有三趾,尤是古法,笔墨得南宋陈容遗法。陶佾,明代宫廷画家,字一山,画迹稀见,此二龙可窥其画风。 立轴 绢本 水墨 171.5x137.5厘米 藏:大英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陈容《墨龙图》,纵205.3厘米,横131厘米,绢本墨笔,为南宋陈容的代表作,1958年由广东省文管会移交广东省博物馆。陈容以水墨写意表现独龙于云雾中腾驾,气势非凡。《墨龙图》是陈容传世作品中罕见的鸿篇巨制,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度被誉为省博镇馆之宝。
步入展厅,首映眼帘的是广东省博物馆重点宋元书画藏品——南宋陈容《墨龙图》。该作为陈容存世真迹中的精品,1958年由广东省文管会移交广东省博物馆。作品用两幅绢拼成,绢质和色泽都保存较好,精彩传神。画面描绘一条飞龙腾跃云天之际,龙的姿态盘旋矫健,云气缭绕全身,躯尾时隐时现,有凌驾于九天外的磅礴气势。(...
清周璕墨龙图轴是清代文物,绢本,绫裱,画心高196厘米,宽98厘米。现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作者介绍 周璕(1649-1729年),字昆来,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他擅长武功,以拳勇名世,更精峨嵋枪法。雍正七年(1729年),他与张天来等共谋长江流域农民起义之壮举,后被监生于汇泄露,事败被害。周璕在传习武功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