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墨子,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简析:不义的人,不可以让他富有;不义的人不可以让他显贵;不义的人,不可以信任他;不义的人,不要接近他。八、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墨子.法仪》简析:凡是爱护他人、利益他人的人,上天一定会降幅给他;凡是害人偷人的人,上天一定会降祸给他。九、口言之,身必行之。—...
【先贤】墨子(中国)先贤,主要是指思考个人人生以及思考人类群体生活、试图以此造福全人类的人。一、生平简介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也有鲁阳人、滕国人等说法)。其生卒年不详,现代学者徐希燕综合历代学者的考证,认为墨子的生年应在公元前480 年(前后误差不超过 3 年),卒年应在公元前 389 ...
—《墨子·02章 修身》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18章 非攻(中)》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01章 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 亲士》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百家争鸣时期有“非儒即墨”之称。◉出身贵族 墨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其先祖是殷商王室,后代因变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名字由来 ...
出自《墨子·七患》。国库里没有备荒的粮食,就不能应对荒灾之年。此言治国安邦要有“积谷防饥”的意识。4、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自《墨子·兼爱上》。天下人都有一颗兼容相爱之心,国家自然太平;反之,大家交相仇恨,天下自然大乱。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出自《墨子·兼爱下》。治国安邦的...
墨子,名翟,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时候,各种思想流派层出不穷,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脱颖而出,其所创学派、所持理念,均卓尔不群、蔚为奇特,最重要的是,墨子不但在学派理论...
兼爱与非攻这两个思想在墨子的哲学体系中是相辅相成的。兼爱为非攻提供了伦理基础,而非攻则是兼爱的实践体现。墨子认为,只有当人们在心灵深处真正实现了对他人的关爱,才能在行动上选择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爱与关怀,而非攻思想则强调理性与智慧。两者结合,形成了墨子对待社会问题的全面视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