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增双节是“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简称。我国仍是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积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解决财政经济问题的根本途径。广泛发动群众,努力增产增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能够合理地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好地发展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
这次会议—致通过了毛泽东向全国人民指出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后,中国人民积极响应,一个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运动过程 在华东,各界动员为完成和超过增产节约3500亿元的计划而努力。在西北,习仲勋在《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而奋斗》的报告中,批判了西北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财政困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为了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支持前线,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是一种经济建设实践,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平衡国家财政,支持抗美援朝,提高国际地位,整肃党风政风,转变社会风气,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增产节约...
增产节约措施是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等手段,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无效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引入先进技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协同推进,可在实现增产节约目标的同时,有效规避质量风险、资源浪费和劳资矛盾,形成更具韧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在于建立量化监测指标(如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质量损失成本占比等),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各项措施的可追溯性和持续改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是国务院于1957年06月03日发布,自1957年06月03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规。增产节约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的基本方法。几年来,全国人民在增产节约方面所作的努力,曾经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发生了重要的作用。今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新中国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众自发的劳动竞赛和生产捐献,二是政府自上而下号召的有组织的增产节约运动。 1、民众自发生产捐献,支持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1949年底,为了增加粮食生产,东北地区开始出现了劳动竞赛。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决定,民众自发行动起来,增加生产、捐献武器。上海民...
建立弹性调节机制,当市场需求激增时,可启动“保供专项预案”,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适度放宽部分能耗指标;当市场回调时,立即恢复原定节约标准,实现动态平衡。 通过构建目标体系、实施过程管控、强化考核激励、推动持续改进四个维度协同发力,使增产节约成为企业常态化工作模式。重点培育“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优化”的管理...
在该机制下,企业或个体按照实施的具体增产降本措施,有资格获得包括现金奖励、积分激励、福利待遇提升等多种形式的回报。此类奖励措施预期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参与热情,激励他们创新思维与提升工作效率。 增产节约奖励机制的进一步价值在于,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标准,能够对企业和个人的增产降本成果进行评价和比较。这种评价过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