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清代外国船员墓群是长洲街道继深井村外国人公墓之后发现的又一处外国人墓葬群。在距离本次发现的外国船员墓群约1200米的深井村竹岗山(俗称马鞍山或番鬼山)山腰,此前还发现过一处安葬着包括1847年去世的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亚历山大·义华业在内的外国人墓群。鸦片战争前后,长洲、深井一带水域广阔,是当时黄埔...
其中,明、清墓葬较多,宋代及民国墓葬较少,不排除个别墓葬为元代时期的。“多坟山”古代墓葬群考古发现,一些墓葬砌筑规整、结构讲究、用材高标准,反映了墓主人一定的经济基础;一些墓葬用材较杂,只有一排盖顶砖,且一半为平砖;一些墓葬甚至用不起墓砖,只以河边随处可见的河卵石堆筑,表明墓主人较低的经济水...
《探索·发现》 奇特的葬制(上) 《探索·发现》 奇特的葬制(下) 《探索·发现》 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 播放中 《探索·发现》 临淄战国墓葬群 《探索·发现》 明代潞简王墓(1) 《探索·发现》 明代潞简王墓(2) 《探索·发现》 明代潞简王墓(3)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第一批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距今三千多年商王陵墓群,命名为商代“王陵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陵制度的先河。它的发现,奠定了殷商文化研究的基础,确证了奴隶社会的存在,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
记者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考古工作人员在配合当地基本建设中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墓葬数量达260余座,出土大量随葬品。这是部分发掘区域航拍照片(资料照片)。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些战国时期墓葬排列较为有序规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燕飞说。据悉...
据了解,海南省博物馆考古队于4月24日上午来到现场进行勘察,初步判断该古墓葬群年代大约在明代到清初时期,已裸露出来的有五块地共40多座墓。 “可以初步判断,这些古墓的主人都是汉人。”何擎国告诉记者,根据古墓的建造风格,特别是用砖块砌成这一特点,这些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汉人,因为根据墓葬习俗可以了解到,...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业务部了解到,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普通墓葬群,规格不是很高,目前还在挖掘中。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工地从去年开始经过前期的勘探到挖掘,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但工地南面还有一些区域没有达到考古条件。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这个墓葬群以战国时期墓穴为主,等级虽然不是很高,但...
墓地群左侧是小墓,里面有两口石棺,为渝西片区首次发现的一室双棺。“目前的发掘面积有100多个平方,主要是一大一小两个墓。通过勘察,我们发现附近还存在其他未被发掘的墓,因此推断这很有可能是个家族墓葬群。”江津区文管所考古现场负责人说。通过陶俑雕刻 推断墓葬是东汉晚期 两个墓都是劵顶砖石墓 墓身上精美...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河流北岸的山岗之上。此墓葬群自20世纪初至 20世纪80年代,已发掘墓葬9座,出土墓志9合及各类随葬品数百件。前辈学者包括张维、夏鼐、阎文儒、周伟洲等先生,皆对此墓葬群出土墓志进行过详细的研究,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