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一方面,诗中描写了边塞异常艰苦的环境,与戍边将士相伴的只有北风、城月、寒露等令人心悸的阴冷物象,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孤独无依和思乡之愁。另一方面,诗中描写了番人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入侵的势态,渲染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结尾两句写景,以缓解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虽然没...
正在播放朗诵:塞下曲 朗诵:塞下曲 00:00:14 朗诵:村居 00:00:15 朗诵:咏柳 00:00:15 朗诵:彩色的梦 00:00:59 朗诵:七律·长征 00:00:35 朗诵:朱德的扁担 00:01:32 朗诵:八角楼上 00:00:58 朗诵:敕勒歌 00:00:19 朗诵:出塞 00:00:21 朗诵:夜宿山寺 00:00:16 朗诵:登鹳雀楼 00:00:17 朗诵...
塞下曲的意思 sāixiàqū 塞下曲 塞下曲拼音:sāi xià qū 塞下曲注音:ㄙㄞ ㄒ一ㄚˋㄑㄨ 塞下曲五行:土水木 塞下曲含义解释 ⒈ 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将军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凯旋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前文说过,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其以登第之前远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这其中有《塞上曲》和《塞下曲》流传至今。今天要推介的《塞下曲》和《塞上曲》立意有相同之处,着重表现军旅...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全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诗中有对战斗场景的描述,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丰富,...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第二首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第四首诗写一位将军因战殉国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昌龄《塞下曲》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
第6名 唐朝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是王昌龄一首很典型的边塞诗,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此诗用语悲壮,以景代情,情景交融,境界阔大,气势...
塞下曲六首【作者】李白 【朝代】唐 译文对照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