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塌气散 处方:陈米(炒黄)35克青橘皮(去白,巴豆去亮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15克甘草(微炙)30屯黑牵牛(半生,半炒)7.5克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行气,逐水消胀。治小儿饮食不调,腹胀紧急,上气喘粗,体肿面浮。
退肿塌气散是出自《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主治积水,惊水,或饮水过多,停积于脾,四肢肿而身热的一种药散。名称:退肿塌气散 别名:退肿塌气散 组成:萝卜子半两,赤小豆半两,陈皮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炮)1分。出处:《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主治:积水,惊水,或饮水过多,停积于脾...
塌气散 功效与作用 顺气宽中,升降利膈。 主治 虚气攻冲,心胸满闷,元气冷疼,及一切气不调顺。中脘痞滞,心腹坚胀,胁下紧硬,喘满短气,噫息不通,呕吐痰水,大便不调。 记载 《博济》卷二。 组成 舶上茴香(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茯苓1两,人参1两,陈皮(去白)2两,青皮(去白)2两,甘草半两(炙...
塌气散 主治 小儿饮食不调,腹胀紧急,上气喘粗,体肿面浮。 记载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组成 陈米1合(炒黄),青橘皮(去白)半两(巴豆去壳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甘草1两(微炙),黑牵牛1分(半生,半炒),肉豆蔻2枚(面裹,煨香)。 用量 每服半钱,5岁以上1钱,温米饮汤调下,不拘时候。
塌气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陈米(炒黄)35克,青橘皮(去白,巴豆去亮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15克,甘草(微炙)30屯,黑牵牛(半生,半炒)7.5克,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行气,逐水消胀。治小儿饮食不调,腹胀紧急,上气喘粗,体肿面浮。
塌气散 主治 小儿疳虚腹胀。 记载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吉氏家传》。 组成 甘草(炒)1钱,茴香(炒)1钱,白牵牛(炒)1钱,木香1钱。 用量 每服半钱,紫苏汤调下。 加工制药 上为末。
方剂 中成药 书籍 书籍章节 试题 文章 腧穴 术语 模糊搜索 首页/书籍/奇效良方/ 塌气散 治小儿一切浮肿。 木香(二钱半,炮)赤小豆陈皮萝卜子(炒,细研)甘草(炙,各五钱)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盅[方剂汇www.fane8.com],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五分,不拘时服,量儿大小加减。
塌气散 主治 小儿肿满因积而作,既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 记载 《普济方》卷三八六。 组成 赤小豆5钱,陈皮(去白)5钱,萝卜子5钱,白术(炒)5钱,茴香(炒)5钱,木香2钱(炮),甘草1钱(炙),青皮5钱(加以巴豆2钱,去壳炒,去巴豆不用)。 用量
塌气散的功效与作用通常是用于治疗小儿饮食不调,所引起的腹胀紧急以及上气喘粗,还能够改善体肿面浮等现象,可以使病情逐渐的恢复。塌气散的药物组成包括陈米、青橘皮、甘草、黑牵牛等多种成分,可以将药物研为细末,温米饮汤调下,具体的药物剂量通常需要遵医嘱,从而促进病情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