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苏联红军发动的三个战略性行动(两次进攻性和一次防御性),和一次由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失败之后的反击行动。这4次个行动发生在1943年10月3日至12月22日。红军在战争中发动了第一次夏季攻势,把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逼迫回第聂伯河。在这里曼施坦因打算让部队...
但一场战役,却让人们心中的这个想法动摇了,苏联难道要败于德国手中?大战在即 这场险些改变全世界命运的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基辅会战。在这场战争之中,苏联损失惨重,而纳粹德国则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以50万人的兵力,包围了苏联的85万大军,苏联没能从这个包围圈中逃生,50个师全军覆没。这一直...
乌克兰首府基辅,作为苏联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农业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对德军来说,占领基辅不仅能获取丰富的资源,还能消除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为进攻高加索油田建立前进基地 。 二、战役过程:钢铁与鲜血的碰撞 德军在进攻基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装甲部队的优势,采用闪电战战术,迅速突破了苏军的防...
根据战后的数据统计,在基辅战役中,阵亡、被俘、失踪的苏联红军共计超过了70.5万人。除此之外,德军还缴获或摧毁了884辆坦克,3700多门火炮,3500多辆卡车。苏军惨败的原因 按照战争的常理来说,想要包围俘虏一支部队,至少需要超出这支部队3倍以上的兵力。然而在基辅会战中,数十万苏联红军在短时间内就向德军全面...
基辅战役的本质,是闪电战理论与歼灭战思想的终极碰撞。希特勒与总参谋部将领们罕见地达成共识:盘踞在基辅突出部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如同一把抵住德军南翼的尖刀,若放任其存在,中央集团军群冲向莫斯科的补给线将随时面临切断风险。然而,这种共识背后暗藏着截然不同的逻辑——传统容克军官秉承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哲学,将...
基辅战役,我指的是1941年,不是2022年的哈(笑),一般也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其具体的发生时间是在1941年7月-1941年9月底。需要清楚的是,欲了解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影响,是必须结合整个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的计划来一窥其根源的。为此,在正式讲述这场战役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二战苏德战场初期双方的军事计...
基辅战役是1941年7月至9月苏德战场上的三大战役之一。苏军西南方面军及其友邻部队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广大地区英勇奋战,以翼侧突击和正面防御相配合,迟滞德军进攻达两个半月之久,吸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突击力量南下,为苏军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赢得了时间。但是,因为苏军兵力相对薄弱,缺少抗击德军...
导致基尔波诺夫牺牲的这场战斗发生在第聂伯河与基辅一带,被称为基辅会战。这场会战发生前,基尔波诺夫和其他苏联将帅曾多次要求放弃基辅东撤。但在斯大林的坚持下,西南方面军只能坚守在德军的包围圈里,最终上演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惨败。这场会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斯大林是否要对失败负责呢?要政治中心还是要生产基地?...
基辅战役是1941年7月至9月苏德战场上的三大战役之一。苏军西南方面军及其友邻部队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广大地区英勇奋战,以翼侧突击和正面防御相配合,迟滞德军进攻达两个半月之久,吸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突击力量南下,为苏军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