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一年生,单生或二个着生,亚洲种类通常块茎顶端不延长,非洲的通常延长呈柄状。野生的有毒,栽培后毒性减少。茎无毛,少数有多细胞的指状毛或单细胞毛。单叶互生,心形。雄花序穗状或总状,簇生或排列成圆锥状;雄花花被片离生。蒴果反折下垂,种子着生于中轴胎座顶部,种翅向基部延伸。细胞染色体基部x=10(...
中国薯蓣属基生翅组分类修订 周义峰u,陈闽\孙小芹\杭悦宇i① 〔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省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江苏南京210014〕摘要:在查阅标本、野外调查和长期引种观察的基础上,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inn.)基生翅...
解答 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图中的2组数据中乙组数据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残翅就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就是隐性基因aa,所以果蝇翅型显性...
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它们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① P 正常翅灰体(♀)×网状翅灰体(♂) F1 正常翅灰体 正常翅黄体
野生型果蝇的正常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小组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对纯合野生型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一只雄性卷翅突变型果蝇(甲),为探究突变型与野生型果蝇翅型的遗传机制,进行如下实验。杂交一:甲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1突变型雌雄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图1)杂交二:从杂交一F1中选取野生型雌果蝇与甲杂交得到子一代...
(2)如果进行果蝇旳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条染色体。(3)如果以该果蝇为亲本之一,若要只通过一次杂交就得到子代雄果蝇所有为白眼,则另一亲本旳基因型是___。(4)若只考虑表中旳体色与眼形,让该果蝇与基因型相似旳异性果蝇交配,理论上F1中不同于亲本体现型旳个体中纯合子占___。(5)图乙是该果蝇某染色体上...
解答 解:(1)果蝇是二倍体(2N=8)生物,图示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6+X、Y,其中X、Y为性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由Ⅱ、Ⅲ、Ⅳ、Ⅹ或Ⅱ、Ⅲ、Ⅳ、Y组成;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R与r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
4.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 A 是纯合致死基因;果蝇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 e、t 和 i 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表. 杂交组合亲本子一代
③高温下发育成的长翅果蝇×常温下发育成的长翅果蝇 步骤2:产生的子代果蝇幼虫在常温下培养,观察果蝇成虫的翅形。 (5)果蝇性状的差异首先取决于基因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___变异。 (6)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它的体细胞内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雌果蝇产生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