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城隍庙始建于公元1270年,位于大都城的坤方一隅,名为佑圣王灵应庙。在明永乐年间重建,并于公元1430年六月由行在工部修建北京城隍祠。正统十二年四月,工部右侍郎王佑修缮东岳庙城隍庙,十一月重建城隍庙,明英宗御制碑文首次记录此庙灾。公元1575年,庙宇再次重修。清朝雍正四年,都城隍庙得到帑金的...
广州城隍庙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那时它作为岭南最大的城隍庙,见证了广州的繁华。然而,据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的研究,早在唐代中期以前,广州城隍庙的存在就已见于史书《通典》的记载,尽管具体建筑可能在此之前已存在。明清时期,广州城隍庙达到了鼎盛,外国游客如美国水手Jay...
永春城隍庙的历史沿革充满了岁月的痕迹。这座庙宇的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最初可能位于县丞厅左侧,后因民众不便于到达,遂迁至桃源驿东。然而,历经多次兴毁,庙宇的命运颇为坎坷。宋庆元三年,县令林敝与梁垌重建了城隍庙,然而不久之后,它再次遭遇了毁损。直至明成化五年,庙宇才得以重建,设有供奉城隍...
据《彰德府志》载,安阳府城隍庙始建年代在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之间,以后历代都有修缮、扩建。等到朱元璋坐了江山,这位落魄时候经常住在城隍庙里的草莽皇帝不忘旧日恩情,大封天下城隍,安阳城隍爷被赐爵威灵公,安阳府城隍庙也应当在那时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建,...
清代时期,有着一项传统,即地方官员到任前必先祭拜城隍,以此仪式来表明对城隍神的尊重。据历史记载,文澳城隍庙的建立可能最早可追溯至1684年(康熙廿三年),当时设置了巡检司。而正式设立澎湖厅并置通判的年份是1727年(雍正五年)。民间普遍认为,庙宇的建设应在1728年之后,属于雍正年间,但具体时间已...
普宁城隍庙历经明、清两代数次重建、修建。清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赵勉周重修中堂及门楼廊庑。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安定枚重建后堂,两廊六司房舍,成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古式建筑。计东西宽27米,南北深60米,总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前厅为三山门,门楼左右供奉马官,门内左右为千里眼、顺风耳。中厅正以工代赈...
广州城隍庙位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内的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乃清代重建,仅余大殿与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对城隍庙最早的记载是在唐朝,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进入赵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归来后谒见城隍神,见其貌与羊城...
妈宫城隍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1683年,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后,在妈公澳(即现今马公市澎湖防卫司令部所在地)建立了澎湖水师副将署,庙宇也随之在署东部建立,位于今天的妈阁庙附近。这个早期的庙宇在1705年(乾隆四十四年)遇到了改变,澎湖海防粮捕通判谢维祺认为原庙地狭窄,不...
石狮市城隍庙相传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二年)。清朝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和扩建。 庙宇正门悬挂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手迹“城隍庙”匾额及清代“敇封忠佑侯”匾额。石狮城隍庙历经明代“嘉靖倭寇”、清代“辛丑迁界”、“石狮分县的设立”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十六至十七世纪福建东南...
榕树头城隍庙的创立约始于1865年,由水上居民建造,十年后迁至现址。1928年,华人庙宇委员会将油麻地天后庙及产业正式移交给广华医院。1931年,东华医院、广华医院及东华东院合并为东华三院,油麻地福德祠亦被东华三院接管。1972年,榕树头城隍庙进行大修后,增加了油麻地城隍庙,与油麻地社坛、油麻地天后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