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主要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消防)规划、城市减轻灾害规划和城市防空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主要是四个方面:城市防洪规划、城市...
城市防灾是指通过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危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城市防灾与救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风险评估、防灾设施规划、应急预案制定、救援体系构建、公众教育培训、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 判断问题完整性:用户的问题包含两个明确部分——城市防灾的定义及规...
构建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空间体系,规划防灾避难场所网络,大型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按标准改造兼作应急避难场所,均衡分布于各城区,确保灾害突发时居民能就近疏散安置,短时间获取基本生活保障。在交通规划维度 打造韧性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干道、桥梁抗灾标准,确保应急救援通道畅通无阻,保障救援力量与物资在关键时刻迅速...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建设韧性城市成为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城市防灾 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是1996年公布的城市规划名词。出处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第一版 公布时间 1996年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角度看,能动的个体、社会组织、基础设施网络、城市治理制度和治理技术等,都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支撑着城市的运行和发展。立足城市生命体理念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就不只是工程、管理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从观念、结构和机能上对城市整体功能和生命力进行系统性维护,特别是...
气象部门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精准指导;应急管理部门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农户专家联系机制,加强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防灾减载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做好房屋...
4.1.2 综合防灾评估,可划分评估空间单元进行,评估空间单元划分和调整应凸显和准确识别灾害高风险区、用地有条件适宜地段及不适宜地段、可能发生特大灾难性事故影响的设施与地区、应急保障服务能力薄弱区等城市防灾薄弱环节,分析重点防护保障片区和工程对象的防灾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4.1.3 综合防灾评估的结果应包括...
1.0.1 为规范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1.0.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