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 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九层高台都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扩展资料 1、李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毫末:细小的萌芽。 2、累土:堆土。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几人合起手抱,形容树木很大。毫末:细小的萌芽。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凡事都有个由小到大,由微到明的过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垒土:堆砌泥土。九层的高台,垒砌于一层层泥土。高楼大厦都是经过搭地基,然后层层堆叠,片砖片瓦地建立起来的,事物的发展有个客观过程。
老子的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寓意深刻。它传达出一个关于事物发展和人生哲理的观点: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微小的起点开始,通过持续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逐渐形成的。这句话以大树、高台和长途旅行为例,说明任何庞大事物的形成,都源自于最初的微小元素...
1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那里,意思是什么? 答案 选自《老子》大概意思就是说两个人才能抱起来的大树是由小树苗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泥土累积而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由脚下第一步走出的. 结果三 题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见《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第六十四章全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1、毫末:细小的萌芽。2、累土:堆土。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
▌俗话说:千层之台,始于垒土;万年之木,生于毫末。那些别人眼里巨大的成功,满满的幸福,都是需要一步步来获得的。一个巨大的大峡谷,这也是靠它每天积蓄的力量逐渐冲掉一些泥沙所形成的,经过一百多万年的积累,才能让世人看到一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http://weixin.qq.com/r/DhLexonEpdTarc2l90cc (二维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山上高松溪畔竹,清风才动是知音。——杨行敏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吴兢 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吴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