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田、冢林 关于“垌冢”在湖北省汉川市垌冢镇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垌冢镇曾是一片繁荣的村落,村落里有一位善良勇敢的青年,名叫阿垌。当时,此地时常遭受外敌侵扰,阿垌挺身而出,带领村民奋起抵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阿垌为了保护村民,不幸牺牲。村民们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他,将他厚葬...
古镇垌塚位于汉川西北角,地理位置独特,属天门、汉川和应城的交界地。行政上归汉川,被称为汉川的“西伯利亚”。 垌塚,地名也奇,以坟为名。日常生活中,人们向来谈坟色变,在这里却毫无忌讳,且还调侃:两爷长疱——同肿。同肿是垌塚的谐音。垌塚,因何得名,说法不一。史书上记载,...
垌塚,一个地处湖北省汉川市西北角里的小镇,在中国数以万计的乡镇中,她只是沧海一粟,那么平凡,那么不起眼。是的,她没有名闻遐迩的古迹,没有巍峨的峰峦和一泻千里的飞瀑,也没有江南水乡的迷离。然而,她却有千年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江汉平原水乡的秀丽,别样的古色...
垌冢怎么读:垌冢(Tóngzhǒng),地名,在湖北。基本字义垌dòng:1、田地:田垌。2、地名用字:儒垌(在中国广东省)。合伞垌(在中国贵州省)。其他字义垌tóng垌冢地名,在中国湖北省汉川县。垌冢,是汉川最北面一个古老的乡场,虽然只是一条窄街,遇雨时满是泥泞,可每天早上赶集的人很多,很...
湖北垌冢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与宋代进士有关:相传在南宋光宗年间,此地出了一位名叫垌夫的进士,他去世后葬在这里,因此人们称此地为“垌夫之冢”,简称“垌冢”。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位进士是明代的,并非宋代,但不论是宋代还是明代,这一说法都强调了垌冢与古代士大夫的紧密联系。 与楚国宫女墓有...
垌冢是一个镇,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的西北部边缘。以下是关于垌冢镇的详细信息:地理位置:垌冢镇东、北两面与应城市接壤,西面与天门市相邻,地处四县市交界处。交通情况:境内交通便捷,汉北河经镇南流过,市干线分王公路纵贯全镇,并与省干线汉宜公路相接。三峡铁路从镇北擦境而过,东距武汉110公里...
湖北省汉川市的垌冢镇位于城市西北部,总面积为27.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14万人。该镇由1个居委会和16个村委会组成,包括垌冢、方集、刘桥、五一、新河、老湾、祝溪、青年、涂北、王畈、虎山、新华、兴隆、同兴、旗杆以及朱洪堰村。历史赋予了垌冢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名源于宋朝进士垌夫墓和楚国宫...
垌冢,位于汉川市西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其名称的由来富有传奇色彩。关于其命名的几种说法,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一种说法是,相传在三国时期,魏开帝曹操在赤壁之战败退后,曾在该地设立墓冢,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清代《汉川县志》的证实,因其记载曹操的陵墓位于今河南汤阴...
古镇垌冢位于汉川西北角,地理位置独特,属天门汉川和应城的交界地。名义上归宿汉川,却常被汉川本土人遗忘,背地里称它为汉川的“西伯利亚”。这就好比人家里的远房亲戚,距离太远,不能走动。想起来时,往那个方向一望,有一股血脉悠悠的绵远,同时又有隔朝隔代的荒疏。
垌冢镇位于中国湖北省汉川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与应城市、天门市和本市新堰镇相邻,是连接荆门、孝感、天门、宜昌等重要城市的战略要地。该镇总面积约为27.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7677亩耕地和15000亩水域。由16个村庄和1个居民委员会组成,目前共有5070户人家,常住人口约为2.4万人。交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