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郎·垂虹桥》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扣题,盛赞垂虹桥环境优美,物产丰富,足堪幽居;下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在垂虹桥上即景抒怀。此词借助对“垂虹桥”的歌咏,抒发了时光虚度、壮志难酬的失意情绪,充满了浓重的漂泊无依之感,天涯羁旅之恨,融入词人漂泊沦落的遭遇,语浅而韵深。作品...
自北宋至今,垂虹桥屡次遭受重大维修与保护,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互交融,使得它不仅声名远扬,更成为吴江乃至苏州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垂虹桥遗迹全景展现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纷纷驻足垂虹桥,以诗词歌赋表达对其的赞美与敬仰。可以说,垂虹桥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历代名人息息相关的活动史。特别...
垂虹夜月更是吴江八景之一,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垂虹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8年),当时吴江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主持在松江建了一座木桥,名为“利往桥”。然而,这座桥在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被石材重建,桥长一千三百尺,共有六十二孔,两堍各有一亭,还有四大石狮。桥身中央还建有名为...
“垂虹桥”,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住桥;宋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间构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桥曰垂虹桥。凡七十二洞,俗称长桥。“素天”两句,绘桥四周景色。言桥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连,浊浪拍岸,冻云翻飞。“冻云”,点出时在寒冬季节。“记晓叶”三句,忆旧。词人说: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清晨...
垂虹断桥,本名利往桥,俗称长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东门外,是元明时期的古桥遗迹。垂虹断桥,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为石墩木桥结构,元泰定二年(1325年),改建为连拱石桥,共72孔,桥中建亭,取名“垂虹”。垂虹断桥历经宋、元、明、清,至1967年塌废,前后存在了920年。垂虹断桥遗迹现存...
来苏州垂虹桥畔的华严塔,做一场松陵秋梦! 浅草无崖 1282 一起去探寻吴江历史 不完满才是人生 2008 查看更多 用户点评(9)查看全部 4.6/5分 好评9 LIUGE 5分 超棒 垂虹桥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原为木桥;德祐元年(公元1275)毁于兵乱,同年重建为85孔。元代大德八年(公元1304)增建至99...
明弘治《吴江志》载垂虹桥(局部) 民国四年(1915)时的垂虹桥 垂虹桥从北宋庆历八年(1048)始建起,近千年来得到全国各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青睐,数不胜数的名人纷至沓来,或饮酒作歌,或吟诗诵词,或泼墨作画,留下了璀璨的篇章。从一定角度说,垂虹桥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名人在垂虹桥的活动史。而吴江本土的名人...
垂虹桥,这个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古桥,是本地人私藏的绝佳机位。虽然知名度不高,但绝对值得一探。没有地铁直达,建议自驾前往。垂虹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最初是一座木桥。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因战乱被毁,同年重建为85孔。元代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增建至99孔,但不久后桥又塌塞五十余丈...
长年剩看垂虹月,肯向鸥前说滞留。——南宋·范成大《垂虹》— 垂虹断桥景区 —江南第一长桥 — 垂虹桥遗迹夜景 —垂虹桥,旧名利往桥,俗称长桥,现位于苏州吴江区东门外垂虹路北侧。俞樾曾在《茶香室四妙》中对苏州的长桥发生疑问:“按宝带桥五十三洞,可谓长矣,乃谓之小长桥,不知大长桥又安在也。”其实...